-
2025-08-20
-
2025-08-20
-
2025-08-20
-
2025-08-20
-
2025-08-20
更新时间:2025-08-26 00:59:02作者:唐益
2025-08-20
2025-08-20
2025-08-20
2025-08-20
2025-08-20
5月23 日至25日,由教育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暨全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展览活动在青岛举行,我市有4个“智慧”项目参展,并获得参展领导和同行的认可。
据介绍,经省教育厅层层甄选,我市共有4个项目代表广东省在本次活动中予以展示,分别是:市教体局的“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云阅卷’ 综合学习测评分析系统”、中山中专的“虚拟仿真技术促进中职教学变革”、石岐中心小学的“基于数字化传感器的科学探究”和中山市实验小学的“翻转课堂研究”。
市教体局的参展项目更是以其前沿的大数据理念,成为展会中备受关注的焦点,得到了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等领导的褒赞与肯定。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广东电视台等众多主流媒体对"智阅卷"项目进行了采访报道。
据市教体局电教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4个项目均是基于“”之上的教育现代化探索。目前已在中山运用。以数字化传感器的科学探究为例,它改变了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模式,实现了科学教育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以前我们说空气里有氧气,但不能告诉学生有多少氧气,现在利用技术能清楚地呈现出来。"
■这些项目“牛”在哪里?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教学
在小学的科学课上,老师们常会做蜡烛实验,让学生认识氧气。“我们常用一个杯子盖住蜡烛。在其熄灭后,我们会告诉学生里面没有氧气了。这时,学生对氧气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感官层面。”市石岐中心小学科学老师詹伟达说,感性的认识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为此,他们进行了一个探索——借助数字化的设备,让学生直观认识氧气。
这种数字化传感器最大的特点是将定性的东西定量化,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例如,原本只能感知的温度,通过传感器接收后,可以用数字或图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声音和光的感知亦可如此。“如此一来,我们的课堂可以动起来,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也更严谨。”市教体局电教站站长孙仲廉说,传统课堂无法表现的东西,如今都能借助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清晰地表现。他们将这种课堂称为“智慧课堂”。虽然只是初级阶段,但迈开了“教育”的第一步。
类似的课堂还有市实验小学的“”项目。该项目同样依托互联网和现代信息化技术而产生。它将传统课堂“先教后学”模式改为“先学后教再学”,学生上课时可以借助平板电脑,利用互联网的海量知识,进行个性化学习。“以前多是老师讲,如今借助一些平台或资源库,学生可事先自学,课后自习,课上更多是和老师互动,探讨式学习。”孙仲廉说。
“智阅卷”智能分析试卷数据
在此次全国参展的项目中,最受关注的是“智阅卷” 平台。该平台2014年投入使用,可实现全市考试数据整合与分析,能根据学生考试试卷,分析个体、整体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还能长期跟踪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这一情况针对性地进行优质学习资源智能推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考试结束后次日,考生和家长可登录中山教育信息港查询考试成绩,教师也可及时得到不同科目试卷的最高分、平均分、正确率最高题目、错误率最高题目等各种数据的考试分析报告,为下一步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指标。”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这种创新模式,极大提高了阅卷者的工作效率和灵活性。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尝试,是对传统定点集中式的电子阅卷的一次变革。
下阶段,“智阅卷”平台将根据各考生学业水平的分析报告,通过“中山教育”学习平台,主动推送中山教育信息港上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辅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