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离校才是大学“最后一课”

更新时间:2025-08-26 05:40:01作者:钟焦平

  毕业季的象牙塔里飘荡着离愁别绪,但少数毕业生宣泄情绪的不恰当方式,让美好的氛围变了味:随意涂鸦、丢弃生活垃圾、损坏公用设施等新闻时有出现。

  这些不文明行为尽管只是个别毕业生的个人行为,但在网络空间“放大镜”“扩音器”效应下,却影响着相关高校和大学生的形象。

  “年轻人嘛,可以理解”“大家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嘛”,舆论场中总有一些声音,习惯以过于宽容的姿态看待这些毕业生的不当行为,却不曾想过这给学校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带来的压力,更不曾想过这类行为给低年级大学生带来的负面示范效应。某些大学生把在离校前吼一吼、闹一闹错当成一种“传统”或“仪式”,以为非如此不足以宣告大学生涯的正式结束——这实在不是什么好风气。

  这些毕业生的复杂心绪当然也不难理解。十数年寒窗苦读一朝结束,他们将要走向社会,不少人对未来充满迷茫和不确定感,有的在大学期间感情不顺、“毕业即分手”;有的没能找到理想工作或考研失败,情绪低落,毕业季成为他们发泄情绪的一个渠道。

  不管怎么说,离校前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并非什么有个性、真性情,更不是释放压力的正确方式,相反却暴露出自身心智上的不成熟和文明素养的缺位。

  透过这些不文明现象,最让人感到失望的,是少数毕业生对母校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他们或许还无法深刻体会:终其一生,母校的名字将是镌刻在他们身上无法抹去的标签,是他们安身立命的重要无形资产。那一方校园承载着他们求知、交友的成长足迹,是他们一生中最明亮的一段青春时光。大学是每个学子人生中的重要一站,被不少人视作精神上的“第二故乡”,离别之际,为何不能留给母校一个干净的宿舍、一个优雅的背影?

  对学校管理者而言,面对部分毕业生的失当行为,不应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事实一再证明,仅是发布文明离校倡议不足以对毕业生形成有效制约。

  一方面,学校对毕业生应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教职工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等应主动作为,利用自己与毕业生关系较为亲近、熟悉其心理的有利条件,做好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约束。

  另一方面,对于极少数不听劝阻、任性胡闹的学生,则要形成有力的制度约束,问题严重时有必要启动问责机制。须知,若放在平时,个别毕业生的某些出格行为足以“收获”警告、严重警告等校纪处分;但临近毕业这一特殊情况让有些学生有恃无恐,心中失去了戒律,眼中没有了规矩。因此,学校管理者倘若希望毕业季乱象真正有所改观,有必要增加管理强度,对毕业生的行为规范从软性的“倡议”走向硬性的“规定”乃至“禁令”。

  毕业季不是不允许学生适当释放心绪,但释放的方式、范围和程度应予以明确。学校管理者不妨制定一份负面清单,明确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一旦违反将要受到相应处罚。须知,一旦学生走上社会,法律法规可不会“体恤”他们年少轻狂。对毕业生严格要求并非不近人情,而是为他们上好懂规矩、知感恩、讲文明的“最后一课”,这才是真正对毕业生负责,对全校师生负责,对校园环境负责。

为您推荐

广东:APP做作业可尝试不可依赖―

  据媒体报道,根据国内某在线教育平台统计,广州目前约90万的小学生中,有一半学生正在使用A

2025-08-30 08:17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为精准扶贫提供造血机制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民族中学学生在教室里做习题。2016年12月,云南省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

2025-08-30 08:15

广东:偏远山区孩子也能听名师讲课了―

  如今连州的小学生,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名师专家来授课。因为专家们只要在录播课室上课,全市的其他学校都可以收看,不同教学场

2025-08-30 08:06

构建高校与社会的深度互动关系

  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四十年。其间,高等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毛入学

2025-08-30 08:04

广东清远市教育信息化3年投4亿 全市中小学都拥有多媒体教室―

  广东省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昨日召开,清远市教育局局长张玉兰在会议上发言分享清远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

2025-08-29 08:19

香港海关多少钱要交税?香港购物过关交税标准是多少?

首先,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在香港购物并不是所有商品都免税!很多人去香港认为商品之所以便宜的原因就是免税,没有错,但是据海关总署公告规定:在“自用、合理数量”范围内,对进境居民旅客携带的在境外获取总值超过5000元人民币的个人自用物品,和对进境非居民旅客携带拟留

2025-08-29 08:1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