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教劝学 建国之大本

更新时间:2025-08-26 05:38:01作者:罗容海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9月10日正值教师节,重温这段话别有意义。“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出自明末儒士朱之瑜(号舜水)《舜水先生文集》的《劝兴》篇。《劝兴》是一篇只有62个字的极短的随感:“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宁有舍此而遑他事者乎?舍此而营他事,则僻邪诞慢之说,竞进而杂糅之矣。欲求政教休明,风俗淳美,何可得哉!”大意是说,尊重教育劝勉学习,是建国的根基,选贤用能作育人材,是治国的前提,如果不筑牢这个根基、不办好这个前提而去经营别的事,一些歪门邪道的东西就会蔓延开来,要形成清明政治、良风美俗就不可能了。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朱舜水先生的这句话,是要说明教育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包括但主要不是一般的自我学习和修行,而是更关注教育支持国家建设、实现民族兴盛的功能。

  可以说,这样一种对于教育的理解,十分符合朱舜水先生这句话的本意及其一贯的教化思想。朱舜水生于明末,中年以全部身心投入抗清事业,抗清失败后远避日本。他痛心于明末的空疏学风和圣教隳废,认为是教育和教化出了问题,导致了学问心术的败坏,造成政治腐败和民心丧失。所以朱舜水接续《礼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思想,扩充之提出“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是从明亡教训里得出的深刻体会。具体而言,朱舜水认为“治道有二,教与养而已。养处于先,而教居其大”“学问之道,贵在实行”“为学当见其大,实实有裨于君民,恐不当如经生寻章摘句也”。

  朱舜水的这些思想,与同时代顾炎武倡导的“经世之学”、颜元力戒静坐空谈提倡“六艺之学”等,共同形成了明清实学的主要面貌。所以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评价说:“舜水之学和亭林、习斋有点相近。”朱舜水包括“敬教劝学”“尊王一统”在内的诸多思想,在日本广为传布,深刻影响了“德川二百余年太平之治”,并对中国近现代变革起到了鼓舞推动作用。

  具体到“敬教劝学”“兴贤育才”,其实更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敬教劝学”在古代常常专指春秋时期卫文公复兴卫国的故事。《左传》记载“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而“兴贤”“育才”则从宋明时代起就成为各地学宫牌坊的标配之一,通常分立于学宫东西两侧,昭示了中国特色的“学”与“政”的密切关系。

  的确,古往今来,教育从来就不是就教育论教育,而是把教育问题同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对于教育来说也是如此,如何让未来的主人翁更具有服务能力、更具有家国情怀、更具有世界眼光、更具有创新思维,更好地为党和国家事业服务,1732万人民教师肩负着光荣使命,任重而道远。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副研究员)

为您推荐

广东:APP做作业可尝试不可依赖―

  据媒体报道,根据国内某在线教育平台统计,广州目前约90万的小学生中,有一半学生正在使用A

2025-08-30 08:17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为精准扶贫提供造血机制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民族中学学生在教室里做习题。2016年12月,云南省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

2025-08-30 08:15

广东:偏远山区孩子也能听名师讲课了―

  如今连州的小学生,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名师专家来授课。因为专家们只要在录播课室上课,全市的其他学校都可以收看,不同教学场

2025-08-30 08:06

构建高校与社会的深度互动关系

  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四十年。其间,高等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毛入学

2025-08-30 08:04

广东清远市教育信息化3年投4亿 全市中小学都拥有多媒体教室―

  广东省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昨日召开,清远市教育局局长张玉兰在会议上发言分享清远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

2025-08-29 08:19

香港海关多少钱要交税?香港购物过关交税标准是多少?

首先,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在香港购物并不是所有商品都免税!很多人去香港认为商品之所以便宜的原因就是免税,没有错,但是据海关总署公告规定:在“自用、合理数量”范围内,对进境居民旅客携带的在境外获取总值超过5000元人民币的个人自用物品,和对进境非居民旅客携带拟留

2025-08-29 08:1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