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北大清华等高校专家:AI正在重塑操作系统人才培养体系
更新时间:2025-10-03 14:52:05作者:互联网早读啦
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操作系统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发展的人才培养尤为关键。在2025操作系统与网信人才生态大会期间,以《人工智能时代“根技术”人才培养的破局之道》为主题的圆桌论坛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展开了深入探讨,为推进我国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前瞻性思考与实践智慧。
图注:圆桌论坛主持人:中教全媒体总裁、主编夏巍峰,嘉宾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陈向群、南开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张海宁、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陈渝、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副主任于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李瑞(从左至右)
产教融合新模式是人才培养破局关键
产教融合是推动操作系统根技术人才培养的核心路径,是破解“根技术”人才短缺难题的重要抓手。而前沿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产教融合的模式创新。北京大学陈向群教授指出,传统课程体系在48学时内难以完整覆盖操作系统复杂知识,但随着生成式AI的引入,教师能够以引导者身份帮助学生自主探索核心技术,这为操作系统教育带来了全新契机。
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张海宁院长结合办学实践介绍,学院通过“企业参与教材编写、以赛促学、企业实训和联合实验室”四位一体的模式,推动学生在校期间直面产业一线。他强调:“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接触到企业真实场景,从而更快成长为符合行业需求的工程师。”
从全球视野出发,强调AI+X发展对“超级系统”支撑的迫切需求。清华大学陈渝副教授提出,高校必须与产业深度合作,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芯片、嵌入式系统等底层核心,培养能够承担AI全栈研发任务的复合型人才。
AI正在重塑人才培养体系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引发了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高校专家围绕“AI加速演进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讨论。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于策副主任指出,AI时代的人才培养不能只依赖于几门课程的调整,而应对整体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考核体系进行系统性重构。他特别提到:“AI让知识获取更容易,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独立思考力仍需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来培养。”
AI赋能将加速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塑,既带来新机遇也提出新挑战,而创新是应对挑战的不二法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李瑞副院长分享了该校自2020年以来的创新改革成果。他提到,学院面向“关键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智能软件工程”三大方向建立了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新增14门全新课程,将国产操作系统、RISC-V架构、大模型等内容系统性引入本科教育。这一举措不仅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也在逐步重塑学生的培养体系。
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如何将立德树人贯穿根技术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讨论中,嘉宾们达成高度共识,立德树人必须融入全过程,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陈向群教授认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在熟练掌握AI工具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保持独立思考与批判性精神。张海宁院长提出结合课程思政,把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融入教学。
陈渝副教授则分享了学校组织学生走进芯片制造、机器人等前沿企业的做法,认为这能有效增强青年学子的民族自豪感与科技创新使命感。于策副主任强调“三观”与自律的重要性,而李瑞副院长则结合学校“红色根脉”传统指出,将国家需求与国产基础软件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操作系统根技术人才的的发展,必须通过校企联动、AI驱动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从而为科技自立自强注入人才动力。正如论坛主持人中教全媒体总裁、主编夏巍峰在总结中表示,AI正在加速人才培养模式,人才也是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
据麒麟软件透露,未来五年将实施“铸根、铸基、铸魂”三大人才生态建设计划。其中,“铸根·操作系统‘根技术’人才加速计划”聚焦人才的体系化培养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持续深化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教育部专项课题、开源社区和赛事平台等建设,新建联合实验室、新增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该计划发布引发高校热烈响应。并持续为我国操作系统根技术人才的自主培养注入新活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