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简报第63期―

更新时间:2025-08-25 23:13:02作者:未知作者

蚌埠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快车道

  近年来,蚌埠市主动拥抱的时代,围绕智慧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确立了“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实践智慧、教研为本,集中展示、分享提升”的智慧教育工作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资源建设和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为中心,以机制建设和应用培训为保障,在市域层面全方位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市中小学教育变得越来越“智慧”。

  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近三年共投入了近6亿元,实现全市中小学宽带接入率100%、校园网建有率100%、“班班通”城乡学校100%覆盖、教师空间开通率为100%。全市新增计算机13708台、录播教室75个。目前,师机比为1.3:1 ,生机比为9.1:1,数字化校园30所。教育信息化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为智慧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增强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坚持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抓牢、抓实。坚持在教与学这个主战场中,把教育信息化应用变成常规教学活动。重点抓好“五课”建设。一是“班班通”设备全方位融入常态课教学。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多学科、多层面、高频率参与教研活动,全市“班班通”设备的常态使用率在83%以上;二是教学点在线课堂实现全覆盖。全市第一批、第二批在线课堂开课率达到100%。三是“智慧课堂”稳步推进。确定了城乡均衡、各级各类学校兼顾的15所试点学校,并投入资金1500万元予以保障,以大数据资源共享的智慧教育正在向全市普及;四是“基于微课的项目研究”进一步深化。由三所项目校逐步向教育集团核心校向成员校扩展,参与实验的学校已经达到11所,教学正在解构传统教学模式;五是“一师一优课”吸引教师广泛参与。全市专任教师26000人报名晒课教师24440人,网上晒课24952节。首届评出县级优课508节,市级优课203节,有76节获“省优”、23节获“部优”。充分调动了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融合教育信息化技术与学科建设。启动了为期四个月的“首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9+1接力晒活动”,该市辖三个县、六个区以及市教育局局属学校共十个区域主体全部参加。整个活动共有34个单位做了经验交流,参加观摩人员达5000人次以上,63所学校181位教师进行了课堂展示或经验分享。积极发挥典型的引路和带动作用。


亳州市1.8万教师通过信技应用能力发展测评

  亳州市近日完成了2016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工作。亳州市此次参加测评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20297名,通过人数为18327人,通过率为90.29%。其中:初级6641人,通过5708人;中级8854人,通过8208人;高级5002人,通过4411人,申请免测共170人,通过162人。


歙县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运维工作

  为保障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正常运行,发挥最大效益,日前,歙县召开专门会议,组建片区运维服务小组,要求各学校严格执行关键运维环节的信息化部门审核机制,实行运维权限管理,切实加强运维实施的安全管控;完善歙县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运维平台数据信息,做好常态化报修应用工作,扩充运维平台交流学习功能;积极开展教学应用交流等片区活动。会议强调,学校信息管理员务必牢固树立科学的信息化运维管理理念,坚持把信息化运维管理纳入信息化整体工作的重要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运维管理工作;务必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对运维管理岗位进行细分,保证运维管理工作的延续性和安全性。会议指出,各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运维体系,制定切实有效的运维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完善应急响应保障方案;加大使用和培养人才力度,以培训为基础,以学习培训与岗位锻炼相结合,努力解决运维管理人才“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