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普陀区“重投入、敢尝试”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更新时间:2025-08-26 08:49:01作者:未知作者

  近年来,普陀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数字化建设”这一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夯实信息化基础,稳步推进智慧化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新浪潮。现全区有“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各1所,“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6所,4所学校申报了“省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有市“班班通”项目试点学校3所,市“人人通”试点项目1个。

  一是加大投入,信息技术装备取得新突破。加强普陀小学、东港幼儿园等新建园校信息化工程建设,总设备投资近600万元建设了以三层交换为基础,无线网络覆盖、千兆到桌面并预留万兆接口的网络系统。优化了建设校园安保系统、校园智能广播系统、演播录播系统、校园一卡通等八大系统;配套数字化图书馆、数字探究实验室、“云”机房等一系列馆室,构建了一所开放、互动、智慧的校园。今年安排资金620多万元用于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更新,新增和更新交互式多媒体一体机210套,计算机教室8个(其中“云”教室6个),新建具有统一认证的学校无线网络(Wi-Fi)6个,安装中小学、幼儿园“阳光厨房”监控55套。至2015年底全区各校共拥有多媒体1120套,多媒体进教室比例达到100%。全年累计教育装备经费投入1200多万元,其中高中生装备经费6156.79元,义务教育阶段生均装备经费3153.16 元。全区中小学拥有各类计算机6893台,每3.4个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

  二是突出重点,教育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积极配合舟山群岛新区“海洋云”建设,对接大数据、“”等一系列信息化发展新动态,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新浪潮。局级层面的自动化办公系统(OA)的手机客户端(APP)已开展试用;在幼儿园开展“幼教云”平台建设;构建为全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教育管理、网络辅助教学、家校沟通、互动交流的统一平台;扎实开展中小学“家校通”应用,拓展家校互动,建设平安校园。深入开展信息技术试点研究,以“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等国家级、省市级试点学校、示范学校为龙头,第一、二批省级“数字化示范学校”的试点工作全面展开;沈家门一小、普陀二中、朱家尖小学的市“班班通”试点学校工作,沈家门一小的“人人通”实验基地学校工作正常开展。尝试课堂教学改革新方法,继去年沈家门一小1个iPad实验班基础上,今年又新增3个IPAD实验班,省教育信息中心“移动终端”项目也稳步推进。“在线课堂”教学,“教学平台”,家校互动手机客户端APP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习更加多样化,家校互动更开放。

  三是统筹兼顾,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进行新尝试。坚持制度化管理,规范全区中小学各类教育装备采购。出台“普陀区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试行方案”,将学校图书、教学设备、课桌椅、多媒体设备等全部进行规范化联合采购,进入局统一管理。随着政府采购工作的规范,学校经费使用进一步纳入规范化管理。一年来,完成学校图书、一体机电子白板采购、LED大屏、录播系统、云机房等教育教学装备采购,节约预算经费100多万元。坚持精细化管理,让“浙江省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管理示范区”牌子更亮。受援省“春泥护花”项目,获赠计算机100台。开展省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网上报修试点,争取一年300套计算机维修指标,由省中心提供配件,基本满足全区学校计算机维护需要,确保了教育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学用结合,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逐步提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建设,组织有30名专职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维护与修理培训,116名教师参加的全区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方法改进培训班。加强信息技术研究与指导,组织教师、学生参与省市各项比赛,以赛促用。完满完成第一批“一师一优课”晒课和优课评比;沈家门一小学生在市智能机器人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省一等奖;在省中小学电脑作品大赛中,我区学生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4名;沈家门一小代表舟山市在全国第15届教育信息化成果展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