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评价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职称制度

更新时间:2025-08-26 01:36:02作者:丁雅诵

  前不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为高校教师们带来不少利好消息: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等倾向,不以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等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青年人才等考核周期……这一份“动真格”的文件既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作出顶层设计,也让高校人才评价导向回归教书育人的初心。

  长期以来,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存在一些不良倾向。比如重科研轻教学,评职称往往更看重发了几篇论文、拿了几个课题,而教学质量好不好、学生是否满意等内容却容易被忽略;比如科研水平简单量化,在评价教师学术能力时,常常更注重论文发表刊物的影响因子和引用率,而论文本身的学术价值反倒被轻视;还比如评审指标忽视学科差异,公共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等申报科研项目难度大……种种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体制机制的革新。

  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价,重点在“破”。而破“五唯”的关键在破“唯”字。事实上,论文数量、项目级别、经费规模等都是评价教师的重要方面,但如果仅以此作为职称评审的唯一依据,无疑是不科学的。完善职称评价标准,从内容上说,应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高校教师的第一身份是教育工作者、第一职责是教书育人,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是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从方式上说,应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注重代表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防止简单量化,从而引导广大教师坚守初心、潜心钻研、铸造精品。

  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价,难点在“立”。创新评价机制,就必须遵循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实行分类评价,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具体而言,就是把教师按照岗位类型、学科领域、研究类型、专业门类等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评价不同类别教师的实绩、贡献和能力。令人欣喜的是,当前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了有益探索。

  “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在职称改革的这场硬仗中,高校需用好下放的评审权,因校制宜,制订好本校的评价办法与实施方案。只有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形成评价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职称制度,才能让高校教师更具获得感、成就感,从而激发高校内生动力与人才创新活力,这对于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您推荐

河南漯河郾城区教体局“四举措”保障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 “线上学习”一个不落―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网上教学以来,漯河市郾城区教体局采取四项措施,解决部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因设备无法进行线上学习问题

2025-08-30 08:07

江苏省部署2025年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

近日,江苏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召开全体成员会议,传达国务院领导关于校安工程的批示和全国校安办调度会精神,研究部署

2025-08-29 08:13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赋予中国教育事业前所未有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2025-08-29 08:07

江西上饶打造全向互通的优质教育资源平台―

   1月20日上午9:00,在上饶市会议中心第一会见厅召开上饶教育信息化建设新闻发布会。上饶市委宣传部相关部门负责人,

2025-08-29 08:00

河南省洛阳市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 打造特色教育新模式―

近日,2012年洛阳市教育工作会召开,对今年的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确定了必须完成的一系列工作目标。 建校力度大 去年

2025-08-28 08:18

最新一二线城市房价趋势

从前几年开始的调控,到目前为止楼市还在保持高压调控姿态,国家对楼市的管控越来越严格,楼市的这一轮快速上涨也宣布告一段落。并且,在调控过程中,大部分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纷纷出现了下跌的趋势,成交量也出现大幅度的萎缩,楼市低迷,成交冰封。2018年即将过半,不少楼盘

2025-08-28 08:0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