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召开“办实事见实效”首场新闻发布会 聚焦“双减”

更新时间:2025-08-26 04:25:01作者:未知作者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12月21日讯(见习记者 张赟芳 张欣)教育部今天召开“办实事见实效”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围绕“双减”工作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胡延品表示,教育部将“双减”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在部署各地把“双减”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实行常态化督导。

一是建立半月通报制度。从9月份起,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每两周对“双减”主要指标进度排名后10位的省份进行通报,督促进展慢的省份加大力度,确保工作能够实现阶段性目标。对通报的指标,根据全国的工作进度和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适时作出调整。截至目前,已印发6期通报。

二是开展专项督办。针对校外培训机构“退费难”和劳动用工风险排查不全问题,对10各省市开展了专项督办。要求10个省市全面排查、完善调度机制、加强督导检查,看住重点机构、管住重点账户。对8个“双减”国家试点进展慢的省市,印发了专门的督办通知,督促8个省市进一步增强试点的责任意识,加快推进“营转非”和培训预收费的监管工作,能够起到试点地区应有的示范作用。

三是开设“曝光台”。在教育部官网设“曝光台”,对典型问题公开曝光。11月初,“曝光台”曝光了6家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开班问题。同时印发督办通知,督促6家机构所在省市落实整改,要求其他省份引以为戒,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四是设立举报平台。教育部在“微言教育”“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和“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开设举报专栏,接受群众实名举报。对8月份的8000条有效举报线索,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印发督办通知,要求相关省份逐项核查,目前已经办结70%,剩余的30%主要是涉及退费问题,因为退费问题涉及合同双方,有的还需要多个部门协同核查,办结需要一定的时间。从举报平台数据看,11月份共收到的举报线索4280条,数量大幅下降,印证了“双减”工作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原标题:定期通报、专项督办、开设“曝光台”……教育部全面加强“双减”督导工作


为您推荐

山东省高校学籍学历管理等三期培训班举行―

  8月14日至22日,山东省教育厅在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5-09-09 08:16

山东:肥城教育“云端”亮剑―

  6月18日至19日,一场主题为“技术改变教育&rdquo

2025-09-08 08:20

四川社会平均工资,四川人均平均工资多少钱

四川社会平均工资2018,四川人均平均工资多少钱2018年四川社会平均工资暂未公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往年四川社会平均工资,供大家参考!2017年四川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8671元,比上年增加4246元,增长7.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城

2025-09-08 08:07

山东省邹城市教育信息化填平城乡教育“鸿沟”―

  近年来,邹城市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支撑和保障,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创新举措,通过&ld

2025-09-07 08:11

教育部发文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及培养管理工作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分别就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范性要求。  通知指出,经过四十年的发

2025-09-07 08:05

吉林社会平均工资,吉林人均平均工资多少钱

吉林社会平均工资2018,吉林人均平均工资多少钱2018年江苏社会平均工资暂未公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往年江苏社会平均工资,供大家参考!据吉林省统计局消息,2017年吉林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1451元;2017年全省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

2025-09-07 08:0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