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更新时间:2025-08-26 00:34:02作者: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辖17个市、140个县(市、区),总人口9417.23万。全省现有普通中小学16050所、在校生1130.3万人,其中,普通高中592所,在校生152.5万人;初中3053所,在校生348.6万人;小学12405所,在校生629.2万人。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包含技工学校)640所,在校生113.2万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33所,其中本科院校61所(含独立学院13所),高职(专科)院校72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63.1万人。
一、教育信息化现状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省17市教育局均建成了教育信息中心,140个县(市、区),已有119个县(市、区)和10个经济开发区建立了教育信息中心。2000年以来,我省在中小学校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据2010年统计,全省中小学现有学生用计算机82.9万台,生机比13.2:1,教师用计算机24.3万台,师机比3.2:1;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分别为小学11651人,初中7161人,高中3146人。全省建有校园网的中小学校6473所,占学校总数的40.3%;其中,普通高中516所,占87.2%;初中2128所,占69.7%;小学3829所,占30.9%。2010年,全省中小学校用于信息化培训的经费为7105.56万元,教师接受信息化培训为265589人次。
据统计,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信息化经费投入14079.99万元,其中,硬件设施投入11155.86万元,数字资源建设投入1440.8万元,信息技术培训投入1035.68万元;网络信息点数63621个,信息化工作人员3108人,接受过信息技术相关培训的专任教师17709人次。
目前,全省高校信息化设备资产达380668.46万元,其中软件资产32058.25万元。2010年,全省高校信息化经费投入49137.44万元,其中,建设经费40962.13万元,运行经费7642.87万元;网络信息点数792322个,信息化工作人员2459人,信息化培训72795人次。
(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情况
按照国家部署,从2004年开始,我省共投入1.94亿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其中,中央专项资金5500.3万元,省财政专项资金5501万元,地方筹措资金8400万元。这项工程的实施,使我省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了城乡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师生的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三)教育管理信息化情况
为了进一步规范全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以促进全省学籍管理信息的共享,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的要求,2007年,我厅下发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的通知》(鲁教基字〔2007〕18号),决定建立全省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对全省普通中小学学生信息实行统一的电子化管理。2008年,我厅开发了《山东省总小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单机版)》,初步实现了全省学籍的电子化。2009年,为做好高中课程选课走班工作,我厅与山东联通系统集成公司开发了《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管理系统》,在全省普通高中安装使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2010年,我厅与山东联通签署了《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合作框架协议》,围绕大力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研究信息化、教育教学信息化等4个方面,在现有平台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平台和资源平台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推动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开展。现已完成学籍管理、普通高中课程管理、学生成长记录系统的开发。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
《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跨越”的总体目标,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了充分阐述,就此安排部署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构建教育信息化保障体系。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全省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实施的重点,超前部署网络,完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改造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化升级远程教育传输网络,提升网络设施性能。建立适合不同地区的多种互联网接入方式和服务,解决偏远地区及农村中小学的网络覆盖问题。提高终端设施普及水平,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把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等工作统筹安排,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实现多媒体“”,缩小城乡教育数字化差距。建设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搭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各级政府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到2020年,建成覆盖全省城乡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园区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现代化。
二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内外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构建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础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库与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学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省职业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推进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仿真实训示范教室建设,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精品课程信息化,加快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等公共教学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各级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丰富学习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将信息技术学习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中小学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与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重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建立和完善基于网络的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及监测制度。
三、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
为全面落实国家和山东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切实加强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协调和宏观规划,2011年1月,山东省教育厅成立了“山东省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决策,统筹研究全省教育信息化重大问题,审查批准重大事项。近期,山东省教育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重点任务作了分解,联合制定了8个重点项目的建设计划。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各项工作充分体现在有关建设计划中,分步组织实施。其中,《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2011-2015年)》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以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现代化战略,对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资源建设给予重点支持。建设基础教育管理、教学、课程资源信息化平台;完善基础教育城域网建设,以省、市、县为接点,融合先进的网络技术,推动100M连到每所中小学校,实现多媒体“”,努力形成信息公开、多方互动、全员参与、资源共享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网络。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完善全省教师远程研修网络系统,开发“齐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平台、班主任网络研修平台,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管理平台。推进教学研究信息化,开发建设网络教学研究、跟进式教学指导、教师备课及学科试题库平台。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加快省、市、县、校教育网络互联互通进程,建设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平台。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强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和校园网建设,建设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把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等工作统筹安排,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实现多媒体“班班通”教学。同时加强教育区域网建设,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建设重点是按照“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进行计算机室和校园网建设及专任教师用计算机配备和教室内多媒体“班班通”教学设备配备。
《山东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2011—2015)》提出:结合国家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和中国职业教育数字化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我省职业教育教学信息服务平台。开发教学软件,充实教学信息资源,开设数字化仿真实习、实训场景教室,探索职业教育部分专业课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扶持100所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省级信息化建设项目学校,使部分学校进入国家信息化项目建设学校。
《山东省高等学校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提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开放的教学支持系统,搭建教学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省高校,建立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相结合的文献资源服务体系。加快全省高校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整合,努力建设全省高校图书馆和读者的“资源整合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和“宣传服务中心”。
目前,各重点建设计划正在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抓紧启动实施。
(标注来源:教育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暨2011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