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高新区以数据推动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5-08-26 00:30:02作者:未知作者

  长期以来,受制于人工评价的低效性与经验判断的局限性,区域教育质量提升面临学情数据碎片化、评价反馈滞后化、教学干预粗放化等现实瓶颈。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融合,为精准教学体系构建和科学高效教研的落实提供了必备的技术支撑。

  山东省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创新构建“学情诊断+智能评价”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全场景数据采集、个性化学习支持和多维评价改革,构建智能驱动的精准教学体系,推动区域教育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推动全域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1.打造链条式教学数据分析与利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情分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技术手段,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学情分析的前提是硬件投入和数据的积累。依据区教育体育局印发的《智慧校园项目实施计划》《区域整体推进应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教育评价管理办法》等文件,区教育体育局在全区中小学部署智慧教室、AI运动吧等智能终端,同步推进“小—初—高”全学段数据贯通工程。

  通过学校智慧教室与区域平台的打通,实现数据治理,并建立评价体系。具体实践为:通过智慧教室,利用AI智能识别、云计算、智能语音、大数据挖掘等前沿技术,实现教学全程数据捕捉、智能分析;在区域教育云平台,“一站式”汇聚学生学习过程数据,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以及教师教学数据,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基于平台数据,完善学生多元评价指标,除学业成绩外,还纳入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多元评价指标。以多元评价指标为依据,打造涵盖学业数据、课堂表现、创新能力等12个维度的智能评价模型。

  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模型评价反馈,烟台高新区还探索建立了“评估—指导—塑造—再评估”循环跟进式行为矫正路径。其中“评估”是基于课堂观察进行诊断与分析,“指导”是基于行为标准制定改进方案,“塑造”是基于课堂实践施行刺激与强化,在循环跟进实施过程中解决学生个体或群体存在的问题。

  2.打通全场景学情数据采集及治理通道

  烟台高新区依托数字平台,搭建智慧教育平台矩阵,打通全场景学情数据采集及治理通道,形成了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智能诊断评价系统,实现学生“精准学”、教师“精准教”。

  课前通过微课助学系统完成预习测评,自动生成知识点掌握热力图;课中运用智能终端实时采集课堂互动数据,形成多维度学生参与度分析报告;课后通过学情诊断作业系统,精准定位学科薄弱点。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目前区内初中学校全力推进数字赋能的“四步高效课堂”,即将教与学的过程简化为“目标导学、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馈检测”四步。围绕课前、课中、课后全场景教学,利用数字化平台,实现导学案和预习单的有效制定、学生学情的精准统计、教师备课和课堂讲评的精准定位、批改和家校管理的智能化。

  基于“四步高效课堂”,高新区实验中学采用“评价量表+过程捕捉+学业测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发展评价。增加导学案、预习单测评、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等评价的频次,提高教学精准度;利用评价量表实现知识、能力、习惯、心理等评价,结合过程捕捉数据将学生素养发展的各项关键指标汇聚成整体,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全场域,关注变化、弱化差异,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实现了教、学、评的良性循环。

  除此之外,在数据治理方面,在区内各中小学校还建立了“三级数据治理”模型:校级数据中心整合学业、心理、体质等12类基础数据,形成学生成长数字画像;学科组依据学科特点构建包含100—300不等的能力指标学科知识图谱;教师个人空间实现教学行为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各项数据动态更新,区教育体育局建立相应监管机制,由区信息科技中心定期巡检,确保数据真实、可溯源。

  高新区杏坛中学在烟台市“项目式学习”试点中,开发包含课堂表现、项目实践、创新思维等8个维度的评价量表,结合平台采集的200余项过程性数据,形成学生动态成长档案;通过任务分阶评价、小组互评、家长参与等方式,使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了18%,学习投入度提高了35%。

  3.构建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

  教育数据链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培养。目前,烟台高新区通过构建分类课程体系、实施差异化教学,助力区内中小学推动个性化教学。

  首先,构建分类课程体系,是指各学校各学科建立“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素养拓展”分类课程。学生通过自适应测试进行个性化选课和学习,系统自动推送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素养拓展课程包。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平台数据反馈,定制下一步课程:学生自主使用数字化智慧教育平台进行个性化学习再测量,及时矫正;教师根据平台数据,适时修改课堂教学目标和活动设计,改善学生学习体验。数据显示,烟台高新区杏坛中学语文组课堂提问精准度提升了35%,小组合作效率提高了42%。

  其次,实施差异化教学。一是动态完善数字化校本资源。平台数据具有实时性和连续性测量功能,通过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为教师提供精准教学数据,助力校本教研精准化分析、有针对性进行分层教学设计,形成数字化校本资源库。二是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基于全场景动态性数据的伴随式采集与分析,教师能够快速、精准地进行定位,实时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和组织形式,根据学生真实作答数据诊断每个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为每个学生构建知识图谱。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个指标同时进行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根据数据解读学生发展曲线,动态调整教学策略。

  目前,烟台高新区正在探索小初高一体化贯通数据的有效利用,计划结合多维数据采集,形成学生优势发展动态曲线,有效指导学生兴趣特长培养、心理健康、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等,进一步探索差异教育,促进优势教育,引导区域教育从“粗放投入”转向“精准提质”。

  (作者杨慈辉系山东省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杏坛中学副校长,刘清俊系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教学研究室副主任)

为您推荐

山西省教育厅召开全省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推进现场会暨示范项目专题培训会议―

  2021年5月20日至21日,山西省教育厅在太原市召开全省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推进现场会暨示范项目专题培训会议,

2025-08-30 08:16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纪实―

  近年来,阳谷县按照“整体规划、统筹实施、资源共享、应用优先&rdqu

2025-08-30 08:14

山东青岛胶州市全面搭建信息化平台让课堂更精彩―

  胶州市教体局全面搭建信息化平台,让课堂教学更精彩,师生互动更频繁,教师的教学更方便,学校管理更规范。

2025-08-30 08:12

教育部召开“教育入学一件事”深化推进会议

  6月12日,教育部召开“教育入学一件事”深化推进会,通报工作进展,总结经验做法,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5-08-30 08:08

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怎么算

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支付加班费的具体标准是: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2025-08-30 08:01

教育部启动举办第二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

  近日,按照教育部党组确保疫情防控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的要求,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华

2025-08-30 08:0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