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化为教育插上腾飞之翼―

更新时间:2025-08-26 09:44:01作者:王小平 杨亮波 李礼壹 张婉慧敏

  “资阳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改革中,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企业建设、学校应用、服务驱动’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路子,并且短时间内有了一定的融合应用,收到了好的效果。”日前,湖南省教育厅办公室调研员、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周芳友在益阳市资阳区调研时,充分肯定了该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的成绩。

  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近年来,益阳市资阳区以“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县”为契机,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化,实现了校际间网络互通、区域间教师互动、城乡间资源共享,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注入了一剂“良药”。

  云端共享资源 拉近城乡差距

  教育信息化给师生、家长带来了哪些便利,使教育呈现出怎样的新气象?探访资阳区的学校,与师生、家长交谈,我们找到了答案。

  依托资阳教育城域网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区应用平台及资源库,配置的数字教育内容产品、数字备授课资源包以及“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课堂”、“专递课堂”等,可供教师直接调用、素材组合或DIY创作。其中备授课资源包整合了国内市场上优秀出版公司、教辅公司的优质资源,可直接推送给学生,实现师生数字化互动交流。益阳市六中的学生说:“以前上课都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写算算,老师讲得很辛苦,但有些知识听了依然不懂,现在上课老师会给我们看PPT和动画视频,既形象又有趣,知识一学就会。”

  11月下旬,笔者记录了在资阳区几所学校的所见所闻——

  迎风桥镇中心小学的艾彦伶老师在办公室里打开电子书,下载课件,修改课件,熟练地准备着次日上课的课件。“城域网的教学资源包里有几十套电子教材版本供我们选择,制作课件的素材应有尽有,我们虽然地处农村,但教学资源跟城市是一样的。”艾彦伶老师说,她上的获得了教育部优课。

  新桥河镇第三中心学校与益阳市实验小学建立同步直录播室后,市实验小学的音乐课、美术课、书法课、体育课等特色课程双方共享,山里娃和城市娃 “共上一堂课”,老师可以随机向两所学校的学生提问,两地学生也可实时互动。在这所偏远村小里,老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每间教室配备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教育信息化,帮助农村学生挣脱了地域偏远、师资条件落后的藩篱。

  在新桥河镇第一中心小学里,50多岁的龚老师正在学做教学课件,她的身旁坐着她的儿子、已经有了3年教龄的李老师。母子俩互相学习研讨,温馨的场面羡煞旁人。

  在张家塞乡中学,曹立志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和着古韵学习《如梦令》,在悠扬的乐声中,师生沉浸在古诗词的美妙中。

  11月30日,笔者走进资阳区教育局中心机房,只见一位工作人员正盯着校车监控平台,屏幕上,一辆辆校车正在按既定路线行驶。有了这个“千里眼”,全区 185台校车的所有运行情况都在区教育局的安全监控中。目前,全区已建成集校车运营、学校食堂、校园重点区域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实时校园安全监管平台,24小时在线在网监控校园安全。

  企业共建共管 独享“私人订制”

  推进教育信息化,必须突破资金瓶颈,资阳区的办法是,从改革中找出路。

  2014年开始,资阳区启动教育供给侧改革,在设立区级仪电和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的基础上,采取BOT合作模式,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建设、学校应用、服务驱动” 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机制。资阳区教育局与信息技术企业展开合作,由企业全额出资1500万元建设“三通两平台”项目,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全区设备和电脑教室等升级更新,数字校园、校车监控系统、直录播教室等一应俱全。资阳区教育局支持企业享有10年教育网络增值业务服务经营权,合作终止后,企业须无偿将所有硬件及软件设备移交教育局。

  这样一来,教育信息化资金难题迎刃而解,同时也激励合作的企业有效促进信息化应用,让师生、家长享受到了贴心的“私人订制”服务。

  所谓“私人订制”,即家长可以通过“掌中学园”APP,申请“德育专栏”、“家长之友”、“教学互动” 、“平安校园”、“教育相关产品”等服务;老师通过“教学资源应用系统”,可以找到自己教育教学所需的所有资料,经过加工升华,就可以贴上自己个性化的标签。

  “掌中学园”APP涵盖了班级作业、校园通知、教学互动、乘车记录、考勤记录、消费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家长只需轻点手机,就能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信息。老师还可根据家长的反馈,有针对性地提出契合学生个性特点的辅导方案,以便老师和家长个别辅导。

  近两年来,资阳区的师生、家长无不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快捷和便利。石码头小学学生陈诗韵的家长刘女士从孩子进入一年级的第一天开始,每天在“掌中学园”APP里,都会收到孩子老师发来的温馨建议、当日教学进度和孩子学习情况。家住长春镇茅光坪村的小张告诉笔者,他点开手机上的“掌中学园”乘车记录模块,就能看到在长春镇第一中心小学就读的孩子乘坐校车的情况。

  教育信息化,使农村家长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新桥河镇村民周波说:“我原想把孩子送到城里来读书,现在老家学校的教学条件好了,我就让他安心在本地学校学习。”

  “三通”全区覆盖 教研渐入佳境

  借助BOT合作模式催生出的强大动力,资阳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强势推进。全区宽带互联网络“”接入比例达100%,中心完小以上学校互联网优质资源“班班通”达100%,教育信息化学科覆盖率100%,教师资源上传率100%,课堂使用率90%,在职教师100%建立学习空间。

  目前,资阳区中心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建设有公用多媒体教室或电子显示屏,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根据学校学生人数,采用“短焦投影机+电子白板+计算机+钢制讲台+推拉式黑板+视频展示台”和“大屏幕电视机+视频展示台”两种硬件,配置建成多媒体教室745间,同步直录播室4个。

  资阳区还建成了全省首个专业的区县级教研平台——“资阳区教研工作坊”,工作坊涉及所有在岗教师,涵盖小、初、高三个学段的所有学科。由区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定期组织本学科教师开展“一课三磨”、“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各种主题教研培训活动,打造专业教师团队,落实课题研究,加强城乡学校之间交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从2015年开始,资阳区教育系统开展全员网上晒课活动,2015年教师晒课参与完成率达110%, 2016年教师参与完成情况为143.856%。在全国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2015年全区14堂课评为教育部优课,居益阳市第一;2016年有38堂课被评为市级优课,有31堂课被评为省级优课,有30堂课入围部级优课,优课率居全市第一。

  资阳区教育局局长钟凤林说:“资阳区改革创新、推进教育信息化虽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在与企业深度合作,实现信息化成果共赢以及推进教师信息化应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进一步探索资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相信这条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前景会越来越好!”

为您推荐

温州市电化教育馆、温州市教育信息中心2025年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之年。一年来,在市教育局的

2025-08-30 08:18

直属高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召开

  12月3

2025-08-30 08:16

湖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信息化是历史的必然,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成为我国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国策,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

2025-08-29 08:19

研究生培养如何强化过程管理

  近日,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清退博士研究生52人,其中入学时间最早的一人为2002年入学,已经“读博”

2025-08-29 08:16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作文范文推荐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日子,我们应该去赞美这个日子,因为这个我们中国人更快的站在了世界的中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18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作文范文推荐》供您查阅。

2025-08-29 08:15

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分析答题注意事项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是指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该考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与人事部共同组织,包括如下四个科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

2025-08-29 08:0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