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江岸区教育向互联网+教育优质区迈进―

更新时间:2025-08-26 09:24:01作者:向洁

  近日,江岸教育喜事连连。以“诚信新疆班”享誉全国的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入选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有5000余项学生发明专利的武汉六中,刚刚被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定为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一。

  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敢为人先”的武汉成了全国教育云示范工程试点城市,“追求卓越”的江岸教育勇当排头兵,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明天,两场全国性的教育信息化活动将在汉同时举行,来自全国近300位教师和200多名校长,将再睹江岸教育人的风采。

  围绕质量提升一号工程,在信息化的助推下,江岸教育正从传统教育强区向教育优质区迈进。

  全国舞台 大胆亮剑

  由教育强区向优质区“进化”

  江岸教育顺应时代发展,鼓励新技术、新媒体、新手段的教育实践创新。正在形成通过现有平台及系统,伴随性收集数据;通过提档升级及补充建设,多方面汇聚数据;注重网络安全管理,最终形成: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治理、社会认同,四个大维度的江岸教育大数据布局,为江岸实现现代化的教育强区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化基础。

  通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强力推进,江岸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成果有目共睹。

  200多名校长来学习

  23日,由中央电教馆组织的全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将走进武汉。育才二小作为全国基地校,打开校门,开放课堂,举办论坛,会用自己的探索成果,为来自全国的近300位教师和200多名校长搭建培训平台。

  同日,育才小学关蓓校长将代表武汉校长第一个在第十七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以《重构与创新——与学校变革》为题发言。育才二小、长春街小学和台北路学校在武汉展区展示学校信息化发展成果。

  “三朵金花”皆获全国一等奖

  本月初,由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举办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17年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高峰研讨和应用成果展示活动”在山东烟台举行。此项活动是教育信息化应用领域水平最高、最受关注的活动之一,全国各学段100多位老师现场展示评比。江岸区教育局选派的“三朵金花”:长春街小学语文教师张燕、七一中学语文教师曲付坤、二十(民族)中学数学教师祝君从同行中脱颖而出,将3个全国一等奖收入囊中。

  移动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信息化教育不仅让课堂更加生动、直观,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源,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二十中的数学教师祝君将信息化融入到平时教学点滴中打造高效课堂。

  祝君老师介绍,在一些概念课上,她会提前录制一些微课、课件给学生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在班级群中语音或者文字交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及时答疑。

  教学中,她利用平板或电脑的图片视频和专业数学软件,如:几何画板,充分清晰的呈现数学中一些变化的过程。课后,她利用平板及时布置作业,随时批阅,并实时反馈。部分有代表性的错题,她会直接录制微课“一对一”发送给出错的学生。

  信息技术领“鲜”多元模式

  教育有“云”不走寻常路

  江岸教育迎来“云”天下,“云”中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有何不同?

  上课前,进入班级“云空间”,不仅可以浏览老师的预习思维导图,还可以分享同学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课堂上,学生们以6人为一组,围坐在一个形如超级iPad名为“普罗米修斯”的电子课桌旁,老师手上的平板电脑与学生面前的电子课桌通过无线连接,班上所有学生分成多组围坐在电脑互动桌前,当课堂内容需要学生们查找资料时,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要求,立即通过电子课桌完成资料查筛、质疑探究、归纳总结等教学内容,全程无须动用课本和纸笔。这是记者在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未来教室”看到的新奇一幕。

  柴米油盐都是姓

  语文教师雷春在讲《趣聊百家姓 初探自家门》一课时,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入了一个无纸化的“高智能课堂”。 据介绍,这一课是基于该校打造全新的3S融合课程的理念,将鄂教版语文教材中多个碎片式的姓氏知识串联起来,再由云空间、教学助手平台辅助教学,突破难点,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自学探究,互学分享,在了解中华姓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生动有趣的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通过‘云空间’交流,我不仅找到了自己姓氏的起源,原来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姓氏,不动心思的汉高祖刘邦还曾按‘第一’至‘第八’给他的臣子们赐姓,中华姓氏太有故事了。”电子课桌上,学生欧阳晏如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所获。

  “比iPad强大多了,整合了很多资料,还能同时满足6个人的不同操作指令,便于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育才二小四(8)班学生夏雪晨对这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模式赞不绝口。

  学生在“云”上选课

  11月13日,由长春街小学冯菲老师执教的数学综合实践课——《小鬼当家 一机走天下》同样让人耳目一新。短短40分钟里,教育云平台、家校帮、平板电脑、多屏展示等多种信息技术设备有效融合,整节课运用“翻转课堂+互联网+”的设计理念,不仅创新了教学活动内容,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还打破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界线,让学生处处可学、人人皆学,时时能学。

  不仅如此,该校按照“学校顶层设计+教师自主开发”的方式,构建了“4+N”校本课程研究模式。将90多门多样化课程放在选课平台上,学生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通过教育云进入学校空间,点击“选课平台”,就可以通过网络,选修本学期自己喜欢的课程。这一举措打破了自然班的限制,实现四至六年级一千余名学生的走班教学。

  江岸区电教馆有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起,区内11所“教育云”试点校开展了教学模式再造性探索;2015年,3所学校开展了“翻转课堂”模式试点,12所小学开展了基于大数据评价的试点,23所学校开展了基于3D打印的教育试点……随着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融合,“未来教室”“翻转课堂”“云教育”、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将应用于越来越多的中小学。

  装城乡“千里眼” 做教学“心电图”

  智慧教育打造现代化学校

  作为学校管理者,你还在为成绩较差的班级无人愿意接手而烦恼吗?你还在不知如何舒缓教师的职业倦怠而着急上火吗?你还在为如何合理评价所有教师工作而束手无策吗?

  这个小学 老师爱带弱班

  不用着急上火,不怕有人“撂挑子”。蔡家田小学有“利器”可以一键解决上述所有的烦恼。该校参照医学上心电图的监测原理,设计并运用了《蔡家田小学学生学业质量监控评价系统》,直观监控学生学业质量的起点、变化和发展趋势。老师带班的起点不重要,重要的是带班后学生的发展走势,前进、保持还是降低,决定了学校对老师业绩的评价,并直接与老师的绩效工资挂钩。经过多年实践,蔡家田小学自创的评价体系日趋成熟,已获得国家专利。

  “过去学校搞质量分析,老师谈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班上生源质量不好,家长配合不够等等,现在谈得最多的是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足。”蔡家田小学校长翟彦斌坦言,在很多学校,老师遇强班喜,遇弱班嫌。然而,他们学校有些老师甚至更加愿意带弱班。

  有专利在握的不光是蔡家田小学,武汉十六中的“云教学探究教室”亦于去年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各有各的“秘密武器”

  自2012年起,武汉十六中就在市中小学中率先使用“无线电子课堂”。该校教师林熙峰介绍,借助“全移动多功能探究平台”,师生上课能随意移动都不会受影响。老师运用无线网络,可以教学生上网查字典、在线当堂批改学生作业,学生也可以通过蓝牙,将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传输到手机上存起来,回家拷贝到电脑上完成。

  台北路学校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了“云教育+3A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引领下,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环境,选取符合自己能力需要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在阅读观看微课、浏览资源包、智慧校园网的过程中完成自主学习。

  育才小学“智慧育才”项目被列入2015年度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十大示范项目”。该项目建设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搭建了具有移动学习、智慧教室、智慧管理等功能的“智慧育才”平台。在这个环境下,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可以与家长无障碍交流。家长能直接了解学校的动态,还能直接跟教师和校长提意见。

  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江岸实现多个全市“第一”

  “十二五”期间,秉承先行先试工作理念,江岸区先后投入资金1.4亿元在教育信息化推进方面实现了武汉多个全市“第一”:第一个建成“千兆互联、万兆汇聚、按需上网”架构校校通工程;第一个制定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规程;第一个搭建了网络学区;第一个启动区域网络教研和同步课堂;第一个搭建了网络云评价平台;第一个建成了双板“云教室”;第一个将教育引进校园;第一个进行“”教学模式全市展示;第一个启动国际知名品牌白板试点校;第一个开展区域网络党课宣讲工作;第一个建成网络图书馆开展云中阅读;第一次让基础教育项目进入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十大示范项目。

  作为全国信息技术实验区,全区拥有全国信息技术实验学校两个、省级实验学校14个。截至2016年12月,江岸有522名教师在全国、省级信息化评比中获奖,832名学生在全国、省级信息化评比中获奖。

  “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成果

  信息化教育“数”江岸

  “”工程建成110个信息点,覆盖率100%。

  在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通学校空间70个、教师空间6331个、学生空间29924个、家长空间36594个。学校和教师空间开通率达到100%。

  配备电子白板1847套,覆盖率100%。

  搭建了近6000个高清摄像头的视频安全监控网络和管理平台。

  配备学生计算机近10000台,生机比达到7:1的标准。

  配备教师计算机4476台,师机比达到1:1的标准。

  建成录播教室20间、标准录播教室14间、简易录播教室6间。

  建设数字实验室11间。

  配备3D打印机500余台。

  建设创客教室38间。

  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培训12000余人次。


为您推荐

温州市电化教育馆、温州市教育信息中心2025年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之年。一年来,在市教育局的

2025-08-30 08:18

直属高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召开

  12月3

2025-08-30 08:16

湖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信息化是历史的必然,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成为我国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国策,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

2025-08-29 08:19

研究生培养如何强化过程管理

  近日,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清退博士研究生52人,其中入学时间最早的一人为2002年入学,已经“读博”

2025-08-29 08:16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作文范文推荐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日子,我们应该去赞美这个日子,因为这个我们中国人更快的站在了世界的中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18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作文范文推荐》供您查阅。

2025-08-29 08:15

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分析答题注意事项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是指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该考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与人事部共同组织,包括如下四个科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

2025-08-29 08:0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