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州科学运用信息技术 缩小校际教育差距―

更新时间:2025-08-26 09:22:01作者:未知作者

  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信息化最大的价值追求。2002年,教育部李嘉诚远程教育项目率先在湖北巴东县茶店子初中启动,拉开了恩施州利用信息技术破解教育难题,缩小区域和校际间差距的序幕。2007年,湖北省远程教育现场会在恩施州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共享教育资源的进程。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后,恩施州抢抓湖北教育信息化试点机遇,进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努力实现城乡学校师生共享教育资源,同圆教育公平梦想。

  一、上下一心,教育信息化发展氛围逐步形成。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基层调研教育信息化工作,召开了建州以来规模最大的教育大会,出台了《州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决定》,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全州六大产业链建设和年度政府承诺的十大民生工程,还与华中师范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后,州教育局及时组织县市教育局局长、校长、站长分别到北京、上海、南京、重庆、武汉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在经过“搭班子、建机构、摸家底、访高端、看前沿、学示范”等前期准备工作后,明确了“以人为本、以生为主;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先行示范;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的工作思路,编制了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确定了教育信息化39所试点学校和2个试点区域。

  各县、市相继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教育信息化工作;学校增设信息中心,配备信息中心主任和专兼职网络管理员,全州教育信息化良好的发展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二、加强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重点推进“三通一中心”建设。全州有98%中小学(不含教学点)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有77%班级教室实现了优质资源“”,有 449个教学点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已建成州、县市、学校三级教育信息网络中心143个。

  二是加强教师应用能力建设。在狠抓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把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建设队伍、机创新制等也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建设来抓,努力创设有利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州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通知》和《恩施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组合、集中和校本结合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积极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已有10704名教师和224942学生注册进入“课内网云教育平台” 开展教学活动,有7877名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注册并嗮课1352节。

  三、应用驱动,教育信息化显著优势逐渐展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双向融合,关键思路是应用驱动。我们重点抓五个方面应用:

  一是缩小区域和校际间差距,试点探索“三类”同步课堂教学模式。第一类是“同体式”同步课堂。将一个教学点的一个班与城镇优质学校相同年级的一个班级结为共同体,通过网络由优质学校老师统一授课,实现教学点学生与城镇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破解教学点没有教师、开不了课的难题。第二类是“支教式”同步课堂。将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结对,针对农村学校音乐、美术、英语等薄弱学科师资缺乏的问题,利用同步课堂破解乡村学校缺乏师资,开不齐课的难题。第三类是 “协作式”同步课堂。学校与学校之间利用同步课堂,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教育管理交流活动,促进校际间文化交流,相互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破解教学水平不高、开不好课的难题。目前,已建有40多间“同步课堂”教室,积极探索各种模式的基本技术标准、基本规律,初步提出适应这种新模式的管理规范和制度。

  二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点加强“”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常态应用。我们组织教师培训,召开现场推进会,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试点应用“班班通”管理平台软件,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常态化应用。在恩施市、来凤县、咸丰县试点应用“班班通”管理平台软件,大大提高了“班班通”管理效能,极大推动了“班班通”的常态化应用。这个软件可以准确有效统计所辖学校“班班通”教室使用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反映授课教师上课科目和授课次数,并能通过定时截图查看教师上课内容及教育资源使用情况。教师上课登陆班班通管理平台后,即可自动记录教师授课过程,学校可利用校级服务器查看本校设备使用实时状态,教育局可通过县市级服务器查看全县市“班班通”设备实时状态。学期结束时通过平台数据统计分析各乡镇、各学校、各班级和每位专任教师的授课数据,并可依据这些分析和数据用于考核各学校、管理员及教师的教学和工作绩效。

  三是开齐教学点课程,全面推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应用。对449个教学点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组织优质课比赛活动,提高教学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齐教学点课程。

  四是启动“爱心小屋”项目关爱留守儿童。在有条件的学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拉近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父母亲情,实现“守与望”的梦想。

  五是试点探索“电子书包”应用。分别在6所学校试点探索“电子书包”应用。通过试点探索大家认为,应用“电子书包”能够有效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基于问题的学习、差异化学习、自主性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对恩施州教育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将继续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探索具有恩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新路径。

为您推荐

温州市电化教育馆、温州市教育信息中心2025年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之年。一年来,在市教育局的

2025-08-30 08:18

直属高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召开

  12月3

2025-08-30 08:16

湖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信息化是历史的必然,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成为我国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国策,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

2025-08-29 08:19

研究生培养如何强化过程管理

  近日,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清退博士研究生52人,其中入学时间最早的一人为2002年入学,已经“读博”

2025-08-29 08:16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作文范文推荐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日子,我们应该去赞美这个日子,因为这个我们中国人更快的站在了世界的中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18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作文范文推荐》供您查阅。

2025-08-29 08:15

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分析答题注意事项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是指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该考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与人事部共同组织,包括如下四个科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

2025-08-29 08:0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