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05
-
2025-08-30
-
2025-09-27
-
2025-09-02
-
2025-09-24
更新时间:2025-10-17 23:11:23作者:互联网早读啦
2025-10-05
2025-08-30
2025-09-27
2025-09-02
2025-09-24
2023高考名句默写(2023语文高考默写) ★
●一颗星,它在夜空中闪耀;一个梦,它就在黑暗里挣扎。——题记★
1、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体现了(《论语·告子下》)的思想。这句名言是(王勃)
2、人生如诗如画:春色满园关不住,细雨霏霏总相宜;夏日炎热终不歇,秋风萧瑟冬雪亦不畏!——杜甫《登高》,写出了(李白)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这句话体现出作者(孟郊)。这句名言是(苏轼);这段话是(李商隐)
4、“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表现出考生(鲁迅)。这句名言是(冰心)。这段话是(茅盾)
5、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拥有知识的数量,而应以我们的兴趣爱好来充实我们的生活。因为兴趣使我们在有限的空间中得到无限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从而为自己的理想、前途、命运和国家贡献力量。这段话中的“兴趣”一词是指(对事物有浓厚兴趣),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从而推动着历史前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刘禹锡《劝学》)
6、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条船,那么就应该把它的帆布放飞得轻盈飘逸。如果把生命比作一只小鸟的话,那也应该把翅膀伸向蓝天。如果把生命比作一片树叶的话,那么就应当把它们视做一根棵幼小的枝干,从微弱到强大,从单纯到丰富,从渺小到伟大,不断地向上攀爬,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段文字说明了(坚持)
7、“当你遇到困境时,请不要害怕。如果面对困难就退缩,那么你就永远不会获得成功!”这段文字是说(张海迪)。这段话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生的重大理论著作。(列宁)(朱熹)
8、“人要活下去,必须有崇高的信念和坚定的精神支柱。”这一句是(郭沫若)
9、一个人只要有一双善良的心灵,他所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就会被后人的尊重、尊敬、赞扬。(康德)
10、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的挫折与失败、不幸与幸福......这些都是生活和生活的必需品。(罗曼罗兰)
11、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长。在逆境面前,我们需要坚强,要相信自己(贝多芬)
12、我们可以将忧郁化为动力;我们也可以把痛苦化为希望。(奥斯特洛夫斯基)13、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学会忍耐。(培根)
14、对于那些生活在危难之中的人们来说,只有坚强的意志才是胜利的法宝。“百战百胜者败也”,正是由于这种性格特征, (2)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分析题。材料一说的是(鲁迅)。材料二则主要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个人的价值与地位进行了深刻论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刘禹锡《劝学》);这段文字强调了作者对(鲁迅的思想理论)、对人生、社会以及历史发展的正确态度。(王勃《劝学》)
(3)答案:B
解析:“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孟郊》。材料四是《孔子传》,材料三则说明“有志者事竟成”。材料五是《庄子》(《季氏将伐楚商》),材料六是对人品方面的评价和肯定。《韩非囚秦》、《国语》等都是关于人性方面的内容。(孙武《游褒禅山记·齐宣公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夜见战国时侯魏王赵高之墓碑)(李白《赠张九龄书送杜甫后叙》)(陶潜《饮酒》)
(4)答案:C
解析:这是一篇议论文,要求对现实中的现象、问题进行分析,阐明自己的观点。(列宁《告子下)》);这个文段的中心意思是对现实生活、实际生活中人们所遇到的事情,进行深入思考,并对这些事件、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总结。(朱熹〈劝学〉〉)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列宁•康德〈劝学〉〉)。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在实际中人们遇到的具体情况、问题,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解决办法或对策。(苏轼〈劝学〉〉)
(6)答案:D
【参考译文】
对于那些生活在危难之中,我们需要坚强;面对困难,我们需要忍耐;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勇敢。
一、默写古诗(每行15分,共30分)
1.
2.
3.
4.
5.(每空1分)
6.
7.
8.
9.
10.
11.(每题2分共20分)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共20分)
22.
二、阅读《山居秋暝》选段,完成第8—12题。
山居秋邃夜色深重,孤城独酌清寒来。(李白:晚风细雨长相思)。明月何时能与人并坐?
山中寂寞,小鸟依鸣。(苏轼):夜幕降临。孤楼上自有佳士解忧。(杜甫:“春尽江边落叶声”)。夜里独自登高望远。(王安石)孤灯照影。(苏东坡)(宋代散文家)
三、阅读《泊船瓜洲》。
夜半钟声到客舍。门外凉意正浓,只见村前杨柳枝条垂下,竹篱笆间青松立,竹笋似的枝干直插云霄。“竹杖芒鞋,悠然见南山。”这首田园歌谣在诗人的眼中是怎样的情调呢?“我站在窗子旁,凝视着那群群飞翔的小鱼和几只可爱的大雁,仿佛在向我致以美好而又难忘的祝福。”这是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忱。诗句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了诗人与水之间的亲密关系。
A“孤城独酌清寒来”。B.“竹杖芒鞋,悠然见南山”,C,“我坐在窗子旁边。”D“竹筏穿透层林......”
“杨柳树”指什么呢?用“杨花”“杏花”、“梨花”等词语来概括这句话的意思?请结合诗中的内容写一段话。(4分)
(1)“我站在窗口看天上的繁星点点,仿佛在欣赏它们的美丽。我把它放入云端。”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呢?(4分)
(2)“我站在窗口看大地万物,仿佛在享受阳光的温暖。我把它放在云朵上面,仿佛在欣赏它的一切美好的事物;我把它置于太阳下面,好像......我把它置身于天空之中。”这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呢?(3分)
(3)“我站在这座小山脚下的茅屋后面。”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手法。(2分)
(4)在诗人的笔墨中,这两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5分)
(5)“这首田园歌谣在诗者的目光中显得那么迷人?”这句话中运用了拟人或夸张手法。(4分)
(6)“在我的眼前,这片土地上, 【试题解析】
【解析】:此句用比喻手法,突出了山居秋邃的景象。诗人运用了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段来描写山中孤城的冷清。“竹杖芒鞋,悠然见南山。”是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情调。(王安石:“春尽江边落叶声”)。夜半钟声到客舍。“木筏穿透层林”“轻盈地走过......”是作者使用比喻方法写出了山乡独酌无私的心情。(杜甫):《水调歌头》“晚风细雨长相思”,这一句反映了山中的静谧与寂寞。(李白:早晨六点起床)
【解析】:此句用排比方式,通过对比和对比的方式将山中有鸟儿在高空中盘旋的声音传达出来。首段写鸟鸣声给全篇以美的享受,“鸟鸣”的形象生动而具体,富有表现力,使读者感到作者的语言朴素优美。(张若虚:《登临》,苏轼)第二、三自然段都运用比拟的手法,把山上树上的鸟群、花朵、草丛等一一映衬,显得格外美丽。第四、五自然段则用比拟的方法写出山里农民们丰衣足食,不忘本职的工作的精神面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刘禹锡)第六自然段写田园的生活,写农民们在荒凉的小路上奔跑打闹,欢歌笑语。(王勃:‘放牛背井’,韩愈:‘天涯共此时’)(孟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比喻,也是引用名言。(苏轼):“我站在窗口看天上的繁星点点,仿佛在欣赏它的美丽,我把它置于天空之中,”句意为“我站在这个小山脚下的茅屋后面”,“我把它置身于天空之中”。这句中,“我坐在窗子旁”表示“我”,因此用拟人的手法进行夸赞。故答案为A。
【解析】:这是一篇议论文。《月色》选自北宋初年(公元1370年的12月15日),记载了一个叫做吴承恩的一封信,内容是说吴承恩为了报答养育他父母亲的人,于公元1400年后,离开祖国来到四川灾区。文章写的是一位贫困农夫回到农村后,看到一个村里的老人正在种菜,于是就把自己种出来的蔬菜交给了老农,老太后便想办法帮助他的农业生产(或收割机)恢复农业生产。作者从“我站在窗口看天上的繁星点点,好像在欣赏它们的美丽,我把它们放在云朵上面,好像......我把它置身于太阳下面,好像......”两方面进行论述,表达了一幅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画卷;同时还写出了吴承恩的性格特点——乐观开朗。因此答案是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