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 匿名举报线索明确高校应受理

更新时间:2025-08-26 03:23:02作者:任珊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日前正式颁布,其中明确了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不当署名、买卖或代写论文等6种学术不端情形,若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可能面临撤职、开除、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该办法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称,近一个时期以来,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助长了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的学术风气,造成了极为负面的社会影响。为此,教育部近年来先后出台《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文件。很多高校也制定了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规定,严肃查处和曝光了一批不端行为案件。

  此次出台《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是教育部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做出规定。因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复杂多样,《办法》主要列举了6类行为,包括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研究成果,伪造数据或捏造事实,不当署名,提供虚假学术信息,买卖或代写论文等。

  《办法》中也对学术不端案件的举报受理机制予以明确。具体来说,高校应确定具体部门负责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对于那些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或线索明确的匿名举报,或者媒体公开报道的案件,以及其他学术机构或者社会组织主动披露的涉及本校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高校应当主动进行调查处理。

  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方式,《办法》规定,高校可结合其性质和情节轻重,可对责任人给予辞退、解聘,或撤职、开除等处理,与获得学位有直接关联的,或将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等。针对实践中可能存在的查处不力、隐瞒包庇、处理不公等问题,高校对学术不端行为推诿塞责、隐瞒包庇、查处不力的,主管部门学风建设委员会可直接组织查处,造成恶劣影响的,应追究学校相关领导的责任。

  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指导推动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办法》,依据《办法》健全完善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与处理机制。


为您推荐

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远程研修(集中研修阶段)圆满结束―

  2014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远程研修(集中研修阶段)自7月7日启动,至8月

2025-08-30 08:13

教育部 确保各地高考录取率不降低 缩小省际差距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

2025-08-30 08:12

教育部 强调严厉打击高考加分资格造假

  为更好地发挥高考加分的积极导向作用,切实纠正加分政策执行被异化以及资格造假等突出问题,201

2025-08-30 08:03

失业金可以领几个月?失业金最长期限是多少?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失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中的一项重要的保险。为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补贴。那么失业金领取的期限是多少呢?因为各地经济水平的不同,缴费的失业保险的费用也不同,导致各地失业金待遇津贴不同,我们以北京为例来看一下:(一)累计缴费时

2025-08-29 08:14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提出“全面改薄”20项底线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对各地“全面改薄”工作指导,优化资源配置,面向贫困地区,聚焦薄弱学校,确保实现&

2025-08-29 08:08

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齐抓共管 从严要求 全力保障 高考安全平稳举行

  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78万,比去年增加7万。教育部会同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2025-08-29 08:0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