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20
-
2025-08-20
-
2025-08-20
-
2025-08-20
-
2025-08-20
更新时间:2025-08-26 00:14:02作者:未知作者
2025-08-20
2025-08-20
2025-08-20
2025-08-20
2025-08-20
创生:优化精准服务,扩大有效供给
优质资源信息化推送平台建设,是在市教研室前些年“全市网络教研机制建设”、“全市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全市信息化应急课堂建设”等三个获奖创新项目的基础上,顺应的新发展、课改和教学发展新常态而推出的一个旨在全面优化课堂教学、学生课外辅导、名师答疑解惑的重要创新项目。
一年来,在“教育”背景下,市教研室多次召开信息素养培训会,以“优化对个体师生的精准服务”为主题,着力提升教研员信息意识、思维及能力。在此基础上,市教研室引导各科教研员加快整合学科主页、视频直播平台、学术博客、学科微信圈、学科电子信箱、学科飞信圈等,使之形成统一的学科优质资源信息化推送平台,拓宽了学科资源汇集、输送、创生路径,为师生提供精准教研服务创造了条件。
为确保精准教研服务落地,市教研室还出台了系列文件,以市教研员为核心,组建了60多个学科优质教学资源信息化推送骨干教师团队,按照分工负责、创生资源、加强监控、及时优化等原则,建立起学科优质教学资源信息化推送机制。其中生物等大多数学科依据教学备考过程,分学段、分章节、分课型、分层次编制、筛选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突出重点、聚焦难点、依据学法、优化教法的电子期刊杂志式资源库。
近年来,市级优质资源信息化推送平台建设逐步形成了下列特点:
注重教学专家的高端精准引领。以化学为例,2015年先后邀请省特级教师贾福梅老师、卢玲老师,省级教学能手吴淑娟等专家型教师为全市化学教师开设网络教研视频课程;创设机制,吸引教学专家型教师积极参与化学QQ群、微信群、飞信群研讨等,提升了市级优质资源信息化推送平台运行品位。
注重了平台内各种类型优质资源的累积与优化。随着时间的推延,平台内学科主页、网络视频、学术博客等小平台内资源越积越多,重复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为此,2015年市教研室启动了优化、筛选、整合各种类型优质资源的工作。经过同类资源有效合并、过时资源及时剔除、相似资源及时整合等,平台内各种学科优质资源库更加精致、有品位。更好发挥了引领指导作用。
注重发挥平台内多种媒体手段的多维互动效应。例如,2015年市级优质资源信息化推送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互动网络教研形态,成功推出了数学、地理互动网络教研活动,将课堂教学端、直播平台、收视收看终端、各种在线研讨平台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开放、共享、立体教研活动形态。
据统计,近年来市级优质资源信息化推送平台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市教研室各学科开展的网络教研达1000余场次,网络授课教师达到3000余人,授课时间达90000分钟;近90%的学科老师已参加了市级层面各学科建立的市级学术博客、微信圈、飞信群、电子信箱和学术QQ,研讨氛围浓郁。2015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市级评审优课课例1929节,这些优课在省、国家级别的评审中获奖比例高;参与市电教馆评审1533个。各学科积极开展网络案例评比活动,征集共享优秀案例达20000余个篇。各学科推送学科主页各种资源达万余条。开通网站,购买各种优质网络资源10000余元。2015年市级优质资源信息化推送平台在广大教研员辛勤努力下,实现了海量优质资源的有效供给,为教学备考提供了精准教研引领与服务。
亮点:创新互动网络教研,加强多维探讨交流
“胡老师的课,非常的精彩。专家随时点评,时效性强,切中要害。这种视频直播的形式,全市地理老师都可以参与,影响力大。这种多地互动网络教研形式新颖,提高了教研效率。”这是参加了12月8日高中地理互动网络教研活动后一位老师的留言。
作为市级优质资源信息化推送平台建设的年度亮点,本次高中地理网络教研实现了多地交互进行,一地是淄博五中课堂教学直播现场,执教老师是淄博五中的胡文娟老师;一地是市教研室专家讲解点评直播现场,专家团队有市教研室的地理教研员、淄博实验中学的高一地理备课组长李连慧老师(淄博市骨干教师、淄博市优秀班主任)和桓台二中的宋庆峰副校长(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淄博市特级教师、淄博市优秀教师)组成;一地是各学校学习交流现场,全市高中地理教师及区县教研员全员参加。下午三点,淄博五中课堂教学直播开始。一线教师收看、评论并提出问题,专家解说并点评。三点四十五分,课堂教学结束。首先由胡文娟老师说课,然后专家点评,此时一线教师热评如潮。会议一直持续到近五点,远远超出了一个半小时的会议设计时间。借助市级优质资源信息化推送平台,多地实现了教研员、执教教师、一线教师之间教研互动。
活动结束后,评点专家、淄博实验中学高一地理备课组长李连慧老师颇有感慨说,“作为亲历者,一是深切感受到了‘互动’带来的强烈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二是‘互动’使网络教研更加丰满,信息量更大,通过专家老师及时点评,引领带动听课老师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通过互动,多种思维、建议碰撞,高效带动各位老师的专业成长,老师们讲这是‘互动’带给大家的实惠,既免去参加教研活动的奔波之苦,又及时获得了专业成长的帮助;……”
12月9日市教研室又启动了一次高中数学互动网络教研活动。在谈到互动网络教研的一些特点时,市数学教研员是这样说的,“首先,增加操作层面的真实场景。把学校的录播室作为课堂教学直播现场,通过市教研室录播室同步传输出去,其他教师可以在自己电子终端上收看视频;其次,在市教研室录播室评课专家可以对课堂教学的目标、策略和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等情况,即时进行分析点评,帮助参训教师解读教学过程,并引导教师反思、交流,以及互动答疑。而此时,学校‘直播现场’是听不到这些‘画外音’的,因此,不会受到任何干扰,而继续呈现真实的场景。”
其实,整个课堂直播结束后,学校直播现场与市教研室评课现场,也是可以进行在线互动交流的,可就某些问题和看法,与执教者直接对话碰撞,这将进一步推动面上反思交流活动的深入开展。从活动效果看,参研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平台建设根基
随着市级优质资源信息化推送平台建设的不断推进,其影响也越来越大,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总结与深度实施,先后在《新以求品、实以求质、推动我市教学质量高位再提升》(2015年7月17日淄博市教育信息网)、《教研助推我市高考成绩高位增长》(2015年7月24日《淄博日报》)、《“三创新一优化”推动我市教学质量高位再提升》(2015年7月21日《淄博晚报》)等文章中加以报道与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探究市级优质资源信息化推送平台建设的经验,最重要的一点是市教研室加强了相关制度、机制建设,为平台建设提供了系列保障支撑。
完善了督导促进机制。市教研室将市级优质资源信息化推送平台建设纳入了全市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和区县现代化督导评估体系,赋予了较高分值,以行政引领手段撬动信息化推送平台建设。不少学校专门调整上课时间安排,精心组织老师积极参加市级优质资源信息化推送平台的系列活动,提升了教研水平与能力。
完善了典型示范机制。在推进过程中,淄博四中等学校专门制定了学校层面参加网络教研的实施意见,把先进备课组建设、教学先进个人评比与积极参加市级优质资源信息化推送平台建设挂钩,极大调动了一线教师参与积极性,也为信息化推送平台提供了更多优质教学资源,淄博四中也因此成为这方面的一面旗帜。
突出了推进机制建设。建立了工作领导制度,领导小组成员负责督导检查、考评考核;落实了工作推进制度,每月一次调度,着力解决制约信息化推送平台建设的一些问题。逐步完善了信息化推送平台建设的长效推进机制,搭建起了市——区县——学校三级信息化推送平台建设的联动框架,分学期对信息化推送平台建设先进学科、先进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正是完善了上述制度,市级优质资源信息化推送平台建设才得以高效推进,在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科学提高育人质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