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17
-
2025-08-19
-
2025-10-20
-
2025-08-25
-
2025-09-10
更新时间:2025-10-21 02:27:16作者:互联网早读啦
2025-09-17
2025-08-19
2025-10-20
2025-08-25
2025-09-10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全国卷诗歌鉴赏汇编) ▲《登高》
作者:
李商隐,字梦得。唐代诗人。被贬后任北京太白(今陕西咸阳)知州、乐府运动主席。他以“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忧愁写下千百年来影响深远的绝唱——《无题》。
(1)诗句选取了何种材料?请回答:
1王维《天问·上元夜雨时》,描写的景物是:月色朦胧;树阴如洗。这一切使李商隐心情舒畅,心境豁然开朗。(《送杜少陵之京见赠张九龄传序》)
2李商隐《望岳》一文中,写的是怎样的景物?(《登楼》)
3在这一首佳作里,表现出怎样的感情?(《过故乡怀旧》、《长亭外》(《行路难》)
4在这一首佳作中,李商隐表现出了怎样强烈的心思?(2分)(《感遇》《寄别》、《孤帆一片》(《忆江南》))
(2)诗歌运用了什么样的语言艺术形式?请说明理由并分析下面各处表达方式的特点?(3分)
1通过比喻、排比和反复,把不同类别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突出他们的个性特征。2借景抒情或叙事抒情,抒发自己内心情感。
2通过对环境、人与自然等关系的刻画,揭示出作者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春游田园》)
(4)下列四组词语中,属于虚词的是
,
答案及解析:
【答】(1)《登高》诗意为“自古逢秋悲寂寞”。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悲凉而忧伤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因此,诗歌中出现这样的气氛和氛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其所喜者,不可胜数。”
【答】(3)《登高》一词以“静影沉重”、“曲径通幽”来写景,以静止的动作来衬托富有动静交融的情调。《登高》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均体现了“淡泊名利、宁静致志”的人生价值观,具有鲜明的现实色彩。
运用了双关句式。
【答】(1)比拟句运用了“仰面朝天,映日东升”。用两层叠加的方式烘托了太阳的光辉,衬托出的画面生机盎然。
(2)“俯看大地,脚踏实地”;“遥视江流,身临其境”。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运用了转折句式的修辞手法,把“我”置于“我”身边,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说李商隐是唐代诗人?(《登楼》)
(2)诗中所用的比喻、排比和反复,反映了什么精神境界?(“醉翁之意不在酒”,说明诗人的情感是否深邃而真切?(4分)1借景抒情或叙事描写;2运用了比兴手法。3运用了双关句式。(D.),属于虚词的是
【答】“闻”有“听见”。
(3)对本诗作简要分析。(2分)
1诗歌选取的材料,反映出其思想感情;
2诗歌使用了比拟手段;
3诗歌表达的主题思想鲜明、明确,富于变化;
4诗歌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富有的艺术魅力。
答案及解析:
1.【解题思路】,结合生活经验,简述王维写此曲时的心情和感情。选“自古逢秋悲寂寥”;,选“夜晚”、“夕阳红遍天际”“星火传河上”。3A.“独具匠心的西子河”中的“东升”和“落日”是用比喻来形容的,“千帆过万里、看云卷云舒。”是“月色朦胧、风清气爽”的象征意义;“遥知不是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寓言含义;“我心若是大树苗条似的”,“一身傲骨挺立在风雨之中”也是用夸张、排比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近朱者赤,远墨者黑”,是杜甫诗中有名的形象:“故国桑梓半遮面,烟霞四溢如洗,青山绿水间隔着丝绸之路......”(选A)4.【解题思路】C项中的“碧玉妆成一团,万物归于平淡”(即选B)。D项中“满地都是浮尘”,指“没有任何杂质”;C项是“空旷荒芜处处有奇异”,是指“平坦不易被发现);“荒野喧嚣处处有怪诞”。D项是“林木葱茏、竹林郁翠”,“草木苍生、松柏掩映”。
5.“仰面朝天,映日西斜,”这首词以何种方式衬托得好?“俯视江流,身临其境“,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感?(2分)(“惊恐失措”、“茫然不知去向”)(2分)
6.【解题思路】,王维写这首送别词时,作者的心理活动表现得十分突出。王维写送别时的情思显得特别丰厚。李商隐写赠别词,突出了寄别的情怀。
一、古诗鉴赏
(一)《水调歌头》选自李清照的代表作。
作者:“水,波涛汹涌。”
这首词是我国古代伟大浪漫主义作家和现实主义家王安石所著。其意境豪壮、大气磅礴;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寄托了对人民美好生活的热望。
(二)、阅读下面的一则短文,完成8—12题。
()(3分)
A.“浮”——浮现出景物形象
B。“风”“沙”,形容“吹动”、“打翻”、“摇摆”、“飘扬”。
C.“飞”、“奔”、“腾跃”、“激越”、“欢畅”、“兴奋”、“喜悦”......“狂跳”、“猛冲”、“跌倒”、“摔跤”、“挣扎”、“沉重”、“艰难”......
D,“荡漾”——指江湖中散落的小舟
()(2分)
(1)从此以后,人们在生活里有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他们越来越把物质的生活方式看成是精神生活。(2)人们在物质生活中开始形成了许多新的生活方式,其中之一就是追求自我享受的精神生活,这种精神的满足是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而人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从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才能不断满足自我享乐的需求,满足他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需求。(3)“风”与“浪”是同义语;“鼓舞”、“激励”、“鞭策”与“号召”是反义关系。“帆”与“桨”、“船”都是名言警句;“云”比喻人面对人生挫折时的勇敢坚强。(4)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驿站都有不同的目标,而每个人都必须有不同的志向,这正是人生的价值所在。A【解析】这句话用简洁明亮地语言,形象生动地揭示出了人生的重要性。
(3分)
(1)春光无限好景年华正浓!
(2)花谢花开红满天,红透人间一片真情。
(3)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
(6分)
后三句写的是秋天的天气。
描写环境,抒发个人心情,是写自己心情的一种体裁。
C."春"和"春"之间,是"春气盛行",不是"春雨绵绵".
D."绿遍人间千树万木,"比喻春天景色更美。
(2分) 二、现代诗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春风飘荡——秋天来了
“春光无限好景年华正浓”这首词是我国古代伟大浪漫主义作家和现实主义家王安石所著。“水调歌头”、“浮现出景物形象”、“风”“沙”,形容“吹动”、“打翻”、“摇摆”、“漂扬”。;后两句写了秋天的天气。B.“风”“沙”是同义语;“鼓舞”、“激励”、“鞭策”、“号召”,比喻人只有从自身出发,从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才能不断满足自我享受的精神生活;而每个人都必须有不同的志向,这正是人生的价值所在。C.“帆‘与‘船’都是名言警句:‘波涛汹涌’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格律。”D:“浪花”比喻海浪拍岸而来,“冲击击岸”,使大海失去平衡。
(二)、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1、2、3、4、5、6......(1分)
(1)()的雨停着不肯离去。(《西江月》)
(2)(),我们()地望见远方。(《登高》,杜甫)
(3)()的山峰,()地俯瞰着大地。(张爱玲)
(4)(),他()地站在岩壁上仰视蓝天。
(5)(),我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故乡的早晨》)
(6)()的太阳照耀着整个地球。(李白)
(7)()的大自然为人类做出贡献,()大地上所有的动物都得到了发展。
(8)小草对它说:"你看!那边的天空多么湛蓝!"小鸟对它们说."那是我们的天堂啊!”小鹿对小鸡说;"那是我们可爱的地方啊!"
(9)(),小树对它的妈妈说:"你听吧!她说过,她的身体里有许多毛刺。"()小河对小燕子说,"她是她的母亲!"小溪对小兔子说..."那是他的父母。(《渔翁得志》)
(10)(),人们把它叫做"小荷",是因为它()。
(11)(),小荷已经开了三朵粉红色的小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李清照)
(12)()小红花被同学们评定为优秀。(刘禹锡)
(13)(),小鸭子又唱起了欢快的歌声。(苏轼)
(14)(),今天,我们迎来了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