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20
-
2025-08-20
-
2025-08-20
-
2025-08-20
-
2025-08-20
更新时间:2025-08-26 00:00:02作者:宋祖锋
2025-08-20
2025-08-20
2025-08-20
2025-08-20
2025-08-20
德馨小学教师使用电子白板上课。
即墨市教体局召开“云+端”智慧课堂现场会。
6年累计投入3亿元,建成国内领先的教育城域网络中心,高标准完成“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及“教育资源公开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三通两平台”建设;所有学校实现裸光纤千兆接入教育城域网,所有教室配备电子白板及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所有教师开通了网络工作空间,80%的学生注册了网络学习空间……“十二五”以来,即墨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频使大手笔,助推城乡教育实现大变样,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即墨教体局作为山东省唯一县级市教育主管部门,被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确定为“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手段之变:电子白板引领教学进入触摸时代
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首要着眼点在于变革传统教育方式,惠及师生教学和学习。其给城乡学校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则是电子白板这一高科技的应用。当问及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有什么感受,老师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方便”。
即墨七级中心小学的丁春香老师已参加工作35年,谈起使用电子白板上课,她感慨地说:“教了这么多年的学,没想到今天能用上这么先进的设备。用手点几下,就能把要讲的内容展示出来,不但方便省事、效率高,而且也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师生都大大受益。”
即墨蓝村第二小学的臧耀是一名90后,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担任四年级数学课。说起这高科技设备,他更是眉飞色舞、情有独钟:“讲线、角这部分内容,有的概念比较抽象。有了电子白板,怎么量、怎么画都可以非常形象直观地演示出来,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也省去了节节课擦黑板的麻烦,很酷、很时尚。”
目前,即墨所有教室实现电子白板系统全覆盖,城乡学校由“黑板+粉笔时代”进入“白板触摸时代”。同时,即墨同步推进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全员培训,形成了校校有专人管、有行家教、有骨干带,教师人人学习、人人会用的局面。
课堂之变:“云+端”智慧教学平台定制个性化学习
2017年3月31日,由教育部组织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山东省专场培训观摩活动在即墨通济街道山东小学举行。作为该市“云+端”智慧课堂项目示范学校,山东小学4名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分别展示了“云+端”智慧课堂教学平台的同步课堂即时检测、智能组卷、线下作业等功能,公平、个性、互动、共享、协作的学习环境在与会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这种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学习效率低、学生在家学习时家长无法监控、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无法一一掌握等问题,非常实用和有效。”山东小学教师郭雪丽深有感触地说。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紧跟时代潮流。2016年,即墨启动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云+端”智慧课堂建设,并列入为民要办实事之一。投资1000余万元,在全市95所学校建设了110个PAD智慧教室,探索“教育”对教育发展及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云+端”智慧课堂项目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平台支撑,为“翻转课堂”“互动课堂”和“同步课堂”等提供了应用支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将不同层次的学习材料或习题推送到学生的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因材施教、分类教学活动,并通过移动终端、无线网络和即时通讯系统,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师生、生生即时沟通、良性互动,推动教育教学走向优质、高效和公平。
据即墨教体局装备办负责人介绍,目前“云+端”智慧课堂平台已完成布署并与青岛市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无缝对接,有87312名学生、11853名教师、78593名家长及100名教研员进行了账号注册,构建起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环境。
模式之变:网络教研平台打破教学研讨的时空藩篱
信息化时代,如何及时进行教育发展方法、模式的变革?
即墨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建成启用教育网络教研平台,创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网上教科研的新模式,开青岛地区之先河,并在第一届联合国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展演。平台内容涵盖教学资源、集体备课、专题研究、学科交流等版块,把各学科教师有机整合在一起,教研员和教师、教师和教师间实现跨时空、多主体的互动,形成一个全市性教研学习平台。
即墨实验学校的张美霞老师担任城区初中英语学科教研组长,她说:“有了网络教研平台,有些教研活动‘足不出户’就可以开展,网络听课、互动评课、远程协作等教学活动在电脑前就能完成,老师们可以轻松自由地交流学习,非常实用和方便。”借助网络教研平台,优质教育资源的“触角”延伸到每一所学校,连接起每名教师,分享给每一名学生,显现出“裂变”“辐射”效应,促进了城乡、校际间的教育均衡。
同时,即墨构建起涵盖中小学所有教材版本的课程资源库和数字题库。在“自我健壮,多元开放,持续发展”机制引导下,通过教师自编、自制及引进、整合,资源库不断丰富,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目前,网络教研平台注册用户已达13700余人,总资源数40余万个,创建协作组400余个,上传文章136000余篇,在提高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上让老师们“如虎添翼”,成为促进即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下一步,即墨将进行城域网网络架构改造,由千兆带宽升级到万兆,开展以录播教室为载体的“同步课堂”建设及以3D打印、、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实验室项目的应用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