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铜官山区探索创新 建立“翻转课堂” 实践研究保障机制―

更新时间:2025-08-25 23:25:02作者:未知作者

  铜官山区依托教育综合改革,将教学模式试点作为课程类重要改革项目,积极开展实践研究。为此,区教育局选择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较好的两所学校先行试点,在全区范围内选拔翻转课堂种子教师,组建了由20名信息技术能力强、学科素养高的中青年优秀教师组成的首批种子教师研究团队,系统开展种子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并同步组建学科指导委员会,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种子教师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信息技术支撑。

  2014年以来,区教育局通过组织召开翻转课堂专题座谈会,组织开展青年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观摩大赛,举办专题论坛等措施,营造氛围,凝聚共识,展示翻转课堂研究成果,鼓励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翻转课堂实践研究中来,使参与教师深入理解翻转课堂本质,逐步掌握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为有序推进翻转课堂实践研究,区教育局探索建立综合保障机制。

  一是不断完善技术支撑平台。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有赖新媒体新技术的支撑。教育局利用城域网网络中心,建成了36T存储空间的数据中心,搭建了铜官山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定期收集、上传教学研究所必须的课程资源。试点学校分别对学校的数字校园学习平台和校园社区平台进行了系统功能的开发,完成在线的推送功能、作业提交与反馈功能的增加,以适应翻转课堂教学应用。

  二是设立专项研究经费。教育局在年初预算中,设立翻转课堂教育研究专项经费。2014年、2015年分别安排30万元、40万元用于翻转课堂种子教师的培养和信息化特色项目及软件平台的建设。同时对开展翻转课堂等信息化实践研究的学校进行专项扶持,以促进学校相关教研究工作的开展。

  三是建立研究工作机制。教育局要求学校优先保障本校翻转课堂种子教师开展专题教研、外出培训等研究活动,教研与电教部门积极配合工作。种子教师团队、学科指导委员会常态化开展研究工作,教研部门负责种子教师的培养、教学观摩活动的开展和相关教研工作,电教部门负责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与支撑系统的建设、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所必需的硬件投入、翻转课堂专题论坛的开展等长效工作机制。

  通过学校试点、区域推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铜官山区翻转课堂实践研究工作已初显成效。

  首先,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改进了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理论培训、课堂教学观摩、课堂教学比赛,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融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基本掌握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初步运用于日常课堂教学,进一步完善了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模式。

  其次,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提升了学习自主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开放的学习平台,形成线上、线下有效互动,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效互动。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提升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性。

  第三是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翻转课堂”实施先学后教,教师成为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唤醒者,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主动接受、质疑批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明显优于传统课堂。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