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简报第60期―

更新时间:2025-08-25 23:13:01作者:未知作者

马鞍山市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融合课堂教学工作

  马鞍山市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以创新机制为重点,以变革课堂为载体,以强化研究为保障,努力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课堂教学朝着“轻负高质”的目标迈进。

  一、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深化教育信息化融合教学的发展性

  一是先锋示范,将教育信息化融合课堂教学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创新开展“推门听课”和“网上晒课”等“五个全覆盖”活动,要求100%党员教师带头上传下载资源、制作微课、网上晒课等活动,开门上教育信息化应用教学常态课,自觉接受市县区及学校教师的的视导和观摩,使教育信息化应用成为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党员自觉行动和工作常态。

  二是结对共建,将教育信息化融合课堂教学纳入“1+4”教育研究共同体之中。从全域马鞍山教育出发,进一步加强市区优质学校与含山、和县、当涂和博望区学校组建教育信息化融合课堂教学“研究共同体”,开展“”背景下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等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教学交流活动。目前有110多所中小学参与结对。实现了学校管理、教学、教研、信息化推进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实现数字资源互通有无、共建共享,促进了教师共学共研、共同成长。

  三是考核通报,将教育信息化融合课堂教学纳入到目标考核体系中去。市教育局要求各县区和学校紧盯目标任务,完善落实机制。同时,建立教育信息化应用月报制度,将该项工作纳入县区教育局和直属学校年度目标考核机制,坚持用考核促进重点工作的落实,促进薄弱环节的改进,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二、创新课堂教学,着力提升教育信息化融合教学的实效性

  以省级“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实验学校”为龙头,“点面结合,逐层推进”,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教学工作。

  一是先行先试,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工作。统筹协调6所省翻转课堂实验学校的试点工作,定期召开调度会和经验交流会,让试点工作做实做新。同时,确定35所学校为市级“互联网+”信息化实验学校。各实验学校在全面分析学校教学现状、生源素质、文化传统和硬件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组织教师观摩学习、外出培训、示范教学、论坛研讨等活动,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二是典型示范,深入推进翻转课堂实验工作。选择部分学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召开“互联网+教育”多种教学范式观摩研讨会,进一步提炼、推广和深化翻转课堂教学经验及成果。

  三是分层实施,探索翻转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策略。各校因地制宜,加强对翻转课堂的针对性研究,在学习、实施、反思和改进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出颇具学校及学段特色的“翻转课堂”教学范式,为翻转课堂教学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创新研究方式,着力保障教育信息化融合教学的科学性

  一是以网络教研为重点,实现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提质工作。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地区的覆盖,借力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开展教研活动。如通过“线上课堂,在线研讨”教学合作方式,开创了合作办学教研模式的先河;开展网络互惠教研活动,借助省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开展线上互动教学、集体备课和教学论坛等活动,实现了全市教研活动的共赢,促进了全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以项目驱动为引擎,创新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试点工作。2016年,拨付90万元专项经费在12所学校开展试点工作,旨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教学的常见问题。为深化6所省翻转课堂实验工作,拨付1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成果的总结推广和部分硬件的维护与更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博望区投入资金250多万元,率先建立学校实验室、综合实践教育空间和机器人教育空间。市教育局拨付200万资金,在14所学校开展创新实验室和空间试点工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和特色课程建设奠定基础。

  三是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实验工作。近两年,马鞍山市申报的教育信息化课题中被省级教育规划课题立项7项;市级教育规划类课题立项28项,市级专项课题立项3项,市级三名工作室课题立项3项。同时,通过举办课题开题培训现场会、中期交流汇报会和教科研成果总结表彰会,旨在强化对教育信息化课题的全程管理,促进教育信息化课题的成果转化与应用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