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以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引领教育信息化工作―

更新时间:2025-08-25 23:02:02作者:未知作者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2012年,教育部和安徽省省教育厅相继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宿州市首批推荐申报并经审批国家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1所,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7所。两年来,宿州市强化市级统筹,以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为引领,有序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在教育教学、电子备课、网上教研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搭建网络沟通平台,交流试点工作经验体会

  市电教馆于2012年5月份依托宿州教育网建立了“宿州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工作”专栏,为试点学校均建立了账号,要求各信息化试点学校将试点工作实施情况和经验体会发送到专栏,相互交流学习,并要求每个试点学校全年报送信息不少于5条;创建了“信息化试点工作QQ群”;开通移动OA短信平台。

  试点工作一校一主题,校校有特色

  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开展起初,试点学校普遍认为试点工作要在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建设、教育教学应用等方面全面铺开,把试点学校打造成教育信息化工作样板校;有的试点学校认为试点工作所需的信息化硬件条件尚不具备,要先把硬件建设好才能开展试点工作。以上情况致使教育信息化试点主题不突出,目标不明确,导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各校试点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针对这种情况,宿州市电教馆在充分调研、学习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强化市级统筹,指导学校开展试点,精选各试点学校教育教学亮点特色作为切入点,分类指导,确定试点主题。目前我市8所试点学校共确定了10个试点主题,内容涉及到网络环境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电子白板应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信息素养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班班通在农村中学的应用、电子备课等,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一校一主题,校校有特色。

  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与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无缝融合,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积极性,保障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要与教学过程紧密融合,教育信息化试点也要围绕这个核心理念,试点工作要结合本地本校特点,因地制宜,不要超越自身条件,选择合理的切入点,如同课题研究一样,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以实际的教育教学为载体来开展活动,以推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

  为实现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与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无缝融合,市电教馆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专项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以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带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通过课题研究引领我们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思路。

  随后,市电教馆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全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开展全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申报工作;从我市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与研究课题专家库中聘用7名评委,组织开展全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申报课题立项评审工作,专家评委为试点学校申报课题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下发文件《关于公布全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立项的通知》;制定《宿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通过这一系列工作实现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与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无缝融合,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积极性,使更多的教学人员参与到试点工作中,保障了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年,信息化试点学校教师围绕试点主题参加相关信息化技能培训,信息素养得到了普遍提高,学校教科研氛围浓厚,信息化试点学校教师、学生在各种信息化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砀城第一小学教师在2014年长三角结对学校教学评比中,荣获奖项7人次,同时砀城第一小学还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宿城一中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信息学奥赛、青少年创新大赛等实践活动有上百人次分别获得国家、省、市奖;宿城一中教师在2014年中央电教馆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 6人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人荣获国家级二等奖,5人荣获国家级三等奖。其中,吴跃、武海军、李凤三位老师代表安徽省参加中央电教馆在合肥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现场上课和说课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

  教育信息化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进取的,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就是我们与时俱进的探索过程,我们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既然是探索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但这实践过程是需要点燃我们的工作激情,本着认真负责对工作的执着和坚定信念,定能达到预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