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20
-
2025-08-20
-
2025-08-20
-
2025-08-20
-
2025-08-20
更新时间:2025-08-25 23:02:01作者:未知作者
2025-08-20
2025-08-20
2025-08-20
2025-08-20
2025-08-20
11月10日至11日,迎江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教研室主任江兴玲带领区属学校部分校长一行6人先后到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及区属学校学习参观。泡小及东坡区教育局领导先后陪同考察。
在泡桐树小学,校长刘钊陪同参观团一行参观了泡小春意盎然的美丽校园,近距离的了解泡小生态校园。在参观过程中,来宾对泡小富有创意的文化建设赞不绝口。
走进泡小,犹如走进蓝色海洋之中,静谧而智慧。迎面墙上“成人成才,像泡桐树一样茁壮成长”赫然入眼。学校以树为名,为了“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 泡小主任吴畅带领来宾参观校园文化,先后走进了国际文化长廊、中国文化长廊、永续生态循环体验园、圆弧厅。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中国文化长廊处,来宾们被“跟刘煜姐姐学剪纸”这个版块吸引了!这是一个特殊的学生,但是老师们发现小刘煜热爱剪纸,而且剪得不错,于是学校开设了剪纸课程,由刘煜教授。来宾不禁感叹道,这样的教育尊重生命个体,是“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这一教育追求的真实体现。吴畅还向来宾介绍了3D打印课程、机器人创新课程、STEAM课程开设情况。
走进泡小课堂,第一节现场观摩课由语文组老师易佳展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一对一”教学模式。通过移动终端的充分运用,使用一对一的网络环境,颠覆了传统语文课教学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呆板模式。学生通过相机等拍照工具记录课堂中的训练痕迹,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参与了听说读写的全过程,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泡小数学组教师谭威和同学们一起给参观团带来了一节远程互动观摩课《确定位置》。在这样一节内涵丰富而又个性飞扬的数学课上,大家既被老师的精巧构思所打动,又被学生的思维碰撞而折服,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智慧教室远距模式,既打开了孩子的视野,放飞了他们的思维,更能够通过远程同步及时反馈的方式,实现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课堂互动。教师通过这样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网校视频观摩形式,精确聚焦学生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呈现结束后,刘钊以观看两则视频短片转入了主题汇报模式。接着介绍了泡小教育信息化工作,分享了学校基于课堂、课程、评价、管理创新的学校信息化发展探索经验。主任彭静交流了家校共育工作、蒲雨从学校的课程方面与来宾们进行了沟通。江兴玲指出:在泡小,信息技术已成为实现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教学的极佳手段,学校将不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概念,更是创造新知、激发创新潜能、实现心灵沟通的。来宾们感叹到:泡桐树小学对于童心的呵护很细致,教育评价艺术,办学底蕴深厚,这的确是一所学生喜欢、社会向往的学校!
教师运用信息化辅助教学的内驱力如何激发?信息化再生资源如何激励教师开发?带着这个疑问,参观团一行饶有兴致的寻求答案。
下午,刘钊带领信息处中心主任陈熹和项目组的老师就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展开了专题讨论。陈熹分享了泡小在全方位构建网络体系,多层次推进信息化工作,高质量开展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具体经验和做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真正发生”、“让教师重塑理念”三位骨干教师的分享让参观团一行真切地感受到教师成长的幸福。当老师们脱稿轻击鼠标讲述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故事,娴熟的从电脑中调用各种资源讲解时,原本头脑中的诸多疑问都在分享中消化。陈熹介绍,经过多年的科学规划和大力建设,泡小教育信息化已建成了安全稳定的校园网基础环境,信息化校园基础支撑平台、各级各类教学资源和各种课堂教学服务平台、学生评价网络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了平台,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基础,取得了显著成绩。江兴玲向泡小的老师、领导表达了真挚的感谢,并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机会来到泡小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1月11日,参观团一行6人一早奔赴成都东坡区学习。第一站来到了眉山第一中学,参观了校园录播室,就当下录播室建设的环境与音视频采集的相关问题做了交流。随后,来到了东坡区教育局,参观了信息指挥中心,了解了多合一视频多媒体互动平台,这套互动平台可适用于多种场景:教育工作视频会议、教学培训、交互录播、远程教学、在线教研、平安校园及视频指挥、流媒体直播共享。通过交流,我们感受到,信息化教育,已经在静悄悄地改变着这里的教育!
结束了两天的学习之旅,江兴玲意味深长地说,在信息化浪潮的带动下,泡小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一步推动研究深入开展,不仅再次更新了课堂观,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还促进了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在泡小,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同行的校长们纷纷表示,回校后要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坚持“课堂、课程、评价”三维一体,以资源建设为支撑,全员、全面、全科推进信息化常态教学,逐步形成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和学校管理体系,为实现教育公平、教育现代化和迎江教育强区梦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