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19
-
2025-08-19
-
2025-08-28
-
2025-08-20
-
2025-09-15
更新时间:2025-09-16 11:34:27作者:互联网早读啦
2025-08-19
2025-08-19
2025-08-28
2025-08-20
2025-09-15
一、在传统文化上着力,培养考生自信意识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是人类文明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文明成果引领了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与交融。地理教学要结合教学素材,强化地理内容中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从地理学的视角,欣赏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2016年高考文综北京卷地理试题延续了2015年试题中关注我国古代科学理论如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引导考生感悟祖国文化中对人地关系规律的正确认识。试题涉及对祖国大好河山,如“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的感叹、汉代文化遗址的旅游价值等内容,引导考生树立民族自尊,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爱国主义的自豪感,坚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自信心。
二、在主干知识上着力,培养考生综合能力
能力培养是全方位、综合性的。地理主干知识是评价考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依据。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是地理学基本思想。地理学科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涉及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等不同层次的要求。试题围绕培养未来合格公民、培养国家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注意体现四大发展战略布局,注意贯彻“绿色、开放、共享、创新、协同”五大发展理念,把主干知识的考查和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
第1题以2016年即将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地理学大会主题“构建我们的和谐世界”为背景,直截了当引入人地关系这一地理学思想,引导考生关注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
第3题以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图和北京空气质量指数为话题,考查天气状况与大气污染的关系,引导考生认识到大气污染的出现,不仅与人类活动相关,也与自然条件密不可分,从而客观、全面地认识地理现象或过程,避免以偏概全。
第9、10题选择北欧国家芬兰为设问话题,第40题(1)问以法国马赛港为设问背景,连同第1、2题在北京召开国际地理学大会的相关材料,使考生在地理学习中关注全球问题,具备全球化、国际化的眼光,具备洞察世界发展的战略思维能力。
第36题选取大别山区为立意背景,要求考生对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地形条件、水利和公路工程等瓶颈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针对大别山区面临的脱贫任务,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合理化建议。题目重点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地理学基本理论,通过对具体区域的分析,训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在图像表达上着力,培养考生美学素养
积极的、正确的、乐观的美学素养与“德”密不可分,立德树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需要使考生形成真善美的思维习惯。地理图表既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又是培养考生树立正确的美学态度和情感、提升美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试题致力于地理图像的美学设计与融合表达。与2015年相比,图像数量有所增加,在表现形式上力求多样、融合,并增加了地理素描图的比重。图1把时区与地理坐标融合,图2将海平面气压图与空气污染质量图融合,图3将地球圈层空间和时间变化融合,图4表示流域动态演化与地物形态的融合,图5将气温与日出日落融合,把季节、日、小时集为一体,图6同时显示农作物(燕麦)分布与人口分布,图7把出行能耗与出行次数融合,图13兼顾马赛地理位置和港口概貌融合、现实分布与历史面貌融合,力求使考生在分析图像信息的过程中,感受地理图像的魅力与美学价值。
四、在时代发展上着力,培养考生创新精神
试题延续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的立意,引导考生从身边的地理事实出发,关注国内外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热点问题,把握时代发展脉络,与时俱进,逐渐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第1、2题的立意背景列举了1992年华盛顿、2000年首尔和2016年北京等三届国际地理学大会的主题。考生从中可以看到地理学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时代的演变和具体体现,感受地理学发展与时代的关联与创新。
第11题涉及城市功能区调整与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密切关系,进而强化考生对绿色出行、人文出行和科学出行的创新理念,倡导考生从地理学的视角,体验如何调整城市功能分区、创新城市管理手段。
第36题选取我国实施重点扶贫区域的大别山区,围绕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和精准扶贫政策,考查考生对本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认识,培养考生关注区域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从具体案例分析中培养时代创新力。
第40题(2)问以近期考古界的热门话题海昏侯墓的发掘为话题,以开放性的设问方式,要求考生归纳遗产旅游的价值所在。试题要求考生对所学的旅游地理知识进行提炼,并具体分析可能带来的重要影响。创新性立意考查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