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30
-
2025-08-26
-
2025-08-26
-
2025-09-13
-
2025-08-19
更新时间:2025-09-16 10:38:41作者:互联网早读啦
2025-08-30
2025-08-26
2025-08-26
2025-09-13
2025-08-19
“早上七点钟起床,量体温、血压,称体重……尽管感受不到阳光照到身上的温度,但走进植物舱,感受着植物的朝气蓬勃,这一点点缺憾也就消弭殆尽了。”1月26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褚正佩和同伴结束了200天的“月宫”生活,走出实验舱。
“月宫365”实验第二次换班仪式当天举行。自去年7月9日第一次换班以来,二组4名志愿者刘光辉、伊志豪、褚正佩、王伟已在“月宫一号”实验舱中连续驻留200天,打破了此前由俄罗斯科研人员创造的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连续驻留180天的世界纪录。“月宫一号”的系统闭合度与运行时间也达到国际最高水平。
“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刘红介绍,“月宫365”实验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如何实现为不同代谢水平的乘员组提供生命保障,并保持系统稳定。自实验开始的260天以来,“月宫一号”总体运行情况稳定,各仪器设备工作正常,舱内各种蔬菜粮食作物生长良好,二组4名志愿者各项生理指标记录准确。
仪式上,此前曾完成第一阶段为期60天实验的一组志愿者刘慧、刘佃磊、胡静斐、高寒在国旗下宣誓,并在现场人员的共同祝福下再次进入实验舱内,开始第三阶段为期105天的实验。二组志愿者与一组志愿者进行工作交接,于当天16时至18时出舱并接受医学观察。
按照实验规划,在为期105天的第三阶段实验中,志愿者除日常工作之外,还要针对各种突发故障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测试“月宫一号”的耐冲击性,深挖其发展潜力。
刘红表示,此次“月宫365”实验结束后,将积极争取我国月球/火星探测器的搭载机会和资源,在月面/火星表面开展小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通过与地面平行实验的对比分析,获得地面大型系统模拟结果的矫正参数,为未来将地面大型有人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研究获得的设计运行参数应用于月球/火星奠定基础。
“月宫一号”所使用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是保障人类在月球/火星等地外星球长期生存所需关键技术。在这项技术应用到空间探索前,必须进行地面演示验证实验,并通过实验发展系统稳定运行调控技术。
2013年10月,刘红团队研制出地基综合实验验证系统“月宫一号”,并于2014年成功完成了持续105天的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也标志着世界首个由“人—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的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成功建立。
“月宫365”实验2017年5月10日开始,将于2018年5月10日结束,成为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实验进展被海内外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引起全球关注。2017年12月18日,“月宫一号”入选世界顶尖科学杂志之一的英国《自然》官网发布的2017年最佳科学图片。
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高考预测、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
高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高考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