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19
-
2025-08-26
-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 行动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
2025-08-25
-
2025-09-01
-
2025-09-10
更新时间:2025-09-16 09:28:33作者:互联网早读啦
2025-08-19
2025-08-26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 行动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
2025-08-25
2025-09-01
2025-09-10
“没想到仿真枪这么重,没想到12人住的宿舍如此简陋,没想到紧急集合需要那么快。”一提起参加这次军事特训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一新生申珊连着用了三个“没想到”。作为特训营的一员,她和其余来自首都23所高校的300名队员一起,在这里得到了锻炼,收获了知识与成长。
9月26日凌晨4时40分,一声急促的哨音划破夜空。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300名大一、大二学生迅速穿上军装,打起背包,披挂上挎包、水壶、工兵锹、防毒衣、防毒面具、95式仿真枪等“装备”,从营地奔向指定集合地点。他们接到了一项特训任务:全副武装野外徒步23公里行军。
这23公里并不仅是简单的负重徒步行军,期间还穿插了躲避敌机空袭、小股敌人袭扰、防敌化学袭击奔袭等军事科目演练。“卧倒!”随着指挥员一声号令,部队遭遇空袭,队员迅速扑向路边,利用树木、草丛分散隐蔽,并机警地观察周围。刚躲过空袭,伴随着几声沉闷的爆炸声,四周立即腾起橙黄色烟雾,队员们迅速将枪和头盔放到地上,用20秒时间戴上防毒面具,并用15秒迅速有序通过“毒气”地带。虽说队员们携带的武器只是模型,但它们比真家伙还重,每个队员的携行重量都超过15公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专业大二学生潘洋担任此次行军的安全员,负责用手电为队伍照明。他说,之前就听说要紧急集合,大家怕时间太紧来不及,都是穿着衣服睡觉,连被子都没盖,提前打好背包,只等集合哨声响起。这次集训的内容他在之前军训中学过,但总觉得“不解渴”,就又主动报名参加了特训营。在这里,很多像搭帐篷这样的任务只靠一个人根本完不成。从第一天起,来自不同高校的队员就要相互团结,相互配合,这种感觉非常棒。
经过5个小时的徒步行军,队伍终于到达宿营地,刚想喘口气,又接到“架设帐篷”的命令。泥泞的道路让大家疲惫不堪,天上又下起了丝丝小雨,隐隐有了冷意,面对从未接触过的野营帐篷,大家都有些手忙脚乱。“男生在四角站好,拉紧支撑绳索别松手……”在教官的指导下,队员们边学边干,很快架起一顶顶像模像样的宿营帐篷。
时近中午,吃饭又成为新难题。指挥员一声令下,几个班的队员排好队。有的负责去野外寻找柴火,有的开始挖坑埋灶,午餐是西红柿鸡蛋煮挂面。因为是第一次,大部分学生都不熟练。要么是锅里烧水时掉进了一层土,要么是火太大导致灰烬飘进水里,都不得不重头再来。除了面条,特训营的厨师还在现场用现代化的军事设备为学生制作了炒菜和米饭。
延庆康庄611大学生军训基地副主任、此次特训营的营长王玉柱说,军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住宿、场地和人员保障。这次特训不但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总路程23公里的行军,大家表现都很优异,充分展现了首都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此次首都大学生军事特训营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而举行的。特训营打破传统的军营或基地训练方式,设置战备等级转换、紧急集合、徒步行军、战术情况处置、宿营、寻找水源和食材进行野炊、步兵班战术训练、掩体构筑、实弹射击等训练科目,模拟真实战场环境,让学生从实战出发,全面培养野外生存、实践应用等综合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和国防意识。对学生的选拔方式,各高校也不尽相同,有的是跑7.5公里后按成绩选拔,有的是自愿报名后抽签,还有的根据之前军训表现筛选体能较好的参加。
3天的特训接近尾声,申珊说:“虽然很累,可参加特训营,我一点儿也不后悔。一次次紧急疏散、突发情况下的扑倒在地、23公里的挑战与坚持,都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我学会了如何戴防毒面具,怎么挖灶,怎么搭帐篷。如果这种特训还有下次,我还要来!”